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汇报(3)

2010-06-18 02:08


(二)在企业层面上:突出煤矿瓦斯治理利用的主体地位,强化技术性措施和精细化管理
主要举措有4项:
1、用先进技术装备煤矿企业。对新建矿井,坚持高起点、高投入、高技术建设。先后建成了8对安全高效型现代化矿井。如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年产1000万吨,开采深度820米,用工仅2000人。对老矿井,坚持高起点的安全技术改造。2005年以来,先后投入安全技术改造资金66.2亿元,改造老矿井16对。全面开展井下区域性瓦斯治理,推广使用保护层开采、地面钻井抽采、煤层顶板抽采、顺层钻孔抽采、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采、突出煤层掘进快速消突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瓦斯抽采利用、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全省192对生产矿井全部建立了安全监控系统;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160台套,其中新建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21套;建成中、低压瓦斯输配管道220千米, 11万户家庭用上了煤层气;建成瓦斯发电机组43台,总装机容量48兆瓦。
2、围绕瓦斯治理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一是实施自主创新。依托淮南瓦斯治理国家工程中心,成功研制出强突出煤层打钻防喷安全装置,基本形成了适合安徽煤矿特色的“保护层开采技术”、“地面钻井抽采技术”、“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高、突掘进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等十大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淮南矿业集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专利18项,淮北矿业集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大等科研院校,与四个矿业集团研究开发了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松软煤层无煤柱开采综合成套技术。三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次,有64位专家进行技术合作,每年引进瓦斯治理关键技术工艺3~5项,并进行了消化、创新、提高。
3、创新瓦斯管理制度。在“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的指导下,各煤矿企业结合实际,按照省提出的“抽采治本、综合治理,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要求,用发展的思路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一是建立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均成立了瓦斯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瓦斯防治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总工程师瓦斯治理技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了瓦斯管理例会和专题办公会议、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督导、一通三防隐患排查、瓦斯调度及监控信息传递和督办、干部现场跟班等10余项制度。二是各矿井普遍建立了专司“一通三防”的管理机构,设立了通风区,高、突矿还成立了防突区,专门负责矿井的瓦斯检查、瓦斯抽采、防突、安全监测、爆破、局部通风、综合防尘等工作。各煤矿安监部门均设立了通风科,负责监督检查通风工作,形成全过程闭合管理。实行瓦斯超限分级追查处理机制。三是坚持对“双突”矿井实行施工专业化。对所有穿层钻孔和岩巷揭煤及突出煤层掘进均由专业化队伍负责施工,把“一通三防”工作与采掘工程质量、矿井文明生产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4、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一是坚持新进一线员工来自煤炭等专业技校,变招工为招生。目前在全省国有重点煤矿28万名员工中,技校毕业生占24.3%。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如淮南矿业集团近年来先后引进涉煤专业的本科生2200多人,大部分充实到“一通三防”管理第一线。目前,全省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员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占5.2%;区队长一级的管理人员基本是90年代大学毕业生,矿级管理人员基本是80年代大学毕业生。三是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万余期,培训员工30万人次。四个矿业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矿井地质、通风安全等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安徽煤监局和省经委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各产煤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人员,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安全负责人进行瓦斯综合治理专题培训。目前已举办4期,245人接受培训。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汇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纪检监察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