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区干警的身心健康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对监狱人民警察刑罚执行工作的监督力度日益加大,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监区干警处在管理教育罪犯的第一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稍一疏忽,就可能受处分、“脱警服”甚至被判刑,正如一位分管改造的监狱领导说的:“我们一只脚站在工作岗位上,一只脚站在被告席上”。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许多干警感到身心俱疲。
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监区干警管理机制
针对监区干警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勇于面对现实,以与时俱进的勇气改革创新监区干警管理机制。
(一)监区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对监区干警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强化对本监区干警的全方位的管理
监区要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深化、细化各自的职责分工,实行量化管理与考核,将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进行,力求使考核做到全面、公正。同时考核要经常化、制度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干警的使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以改变好坏不分、赏罚不明,能上不能下的状况,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调动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行双向选择与党委安排相结合的人员调配机制
监区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拥有一支人员搭配合理、成员素质较高的干警队伍非常必要。由于监区实行监区长负责制,所以进行人员选择时,应实行一方为监区领导班子,另一方为准备进入监区工作的干警(简称为考察对象)的双向选择机制。选择可以采取考察对象填报志愿的方式,然后由各监区领导班子对考察对象本着最佳组合的原则进行录用,或者由考察对象直接与监区领导进行商谈,以缩短考察时间。实行双向选择可能导致两种不利情况的出现:一种是经济效益比较好、工作比较清闲的监区或者先进监区可能出现考察对象“扎堆”现象,而经济效益较差、工作相对比较辛苦、劳累或各项工作相对落后的监区则往往出现少人问津的现象;另一种是个别监区领导可能借双向选择之机滥用权力,对真正的人才故意弃之不用,而用与自己关系不错甚至带有某种亲属关系的干警,为以后监区工作的开展埋下隐患。当这两种情况出现时,监狱党委应当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人尽其才、兼顾回避”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调配。
(三)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监区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监区干警进行教育培训是解决当前监区普遍存在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监区干警的政治觉悟提高了,业务知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素质自然会相应提高。监区干警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与监区工作的实际需要相吻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知识教育。由于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监区干警的学历水平已相对较高,甚至有个别监区实现了监区干警“本科化”,所以对监区干警来说,学历教育已居于次要位置,而应将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上,使监区干警对政治理论能够有较多的理解,对本职业务知识能够做到熟练掌握,真正达到“应知、应会、”的程度,为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档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监狱党委应当坚持政策向监区倾斜的原则
由于监区处于监管改造工作第一线,工作忙,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与外界接触较少,在许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所以,监狱党委应当在奖金、荣誉、外出培训等方面适当向监区干警倾斜,以充分调动监区干警的积极性。
监区干警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监狱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相信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我们必将建立一支政治素质更高、业务素质更强、规范化程度更高的监区干警队伍,也必将为新形势下的监狱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