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三点,也是“知易行难”,要在实践中多多磨炼,方能“功德圆满”;耳朵、肩膀、肚量,三者要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方能合成大器。
纵观我镇各级各类班子几年来的表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种是显型平衡和谐状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存在明显的结合和协同关系,领导班子成员保持共生共赢的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态平衡。另一种是隐形失衡对抗状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感情淡薄,难以沟通交流,甚至形成相互反感,处于一种令人生厌的生态失衡状态。前者居主,后者居次,但后者存在的现实性危害显而易见。认真分析班子成员关系失衡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少数班子成员执行政策不严,不讲政治,造成约束性失衡;二是由于个别领导的作风粗横,不讲规范,造成行为性失衡;三是少数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缺乏应有的领导素质和领导艺术,不善于甚至不会调节关系,不讲科学,造成自然性失衡。由此看出,班子的团结协调,除来自上级组织的责任外,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来自于“一把手”的调控能力和领导艺术。
我以为,“一把手”要善于协调班子成员关系,自觉培育一种和谐向上的共事环境。
首先,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完善现代管理机制。要充分考虑地方、单位的实际和工作的重点、难点,根据班子成员的职务、年龄、身体状况、能力、特长、个性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力求分工体现最大程度的合理性。合理的分工,能使班子成员心情舒畅,和谐共处,工作顺手,绩效提高,目标实现。
其次,要善于帮助副职树立权威,营造良好的共事氛围。
首先要处理好和副职的关系。一个称职的正职,应把副职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既要真正放手放权,真正调动起副职的积极性,通过高超的领导艺术把副职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把内在的活力激发出来,使内在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又要对副职进行有效有力的监督,常提醒,常打招呼,将不良的倾向消除在萌芽之中。其次不越级下达指令。也就是要让副职既当配角,又当主角。如果越级下达指令,很容易造成驾空副职,使部属不尊重,也会使副职无所适从,而成为一个“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闲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正职给副职出“题目”。让副职独立思考“解答”,再进行归纳总结,正职决策后,副职带着部属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所以,我们常讲,会当正职是“动脑子”,不会当正职才会“亲自抓”。另外不越级听汇报。要想使副职成为一个出色的副职,优秀的正职应当努力做到要尊重副职,让其“名副其实”;要支持鼓励,让其勇于担责;要增加压力,让其权责对等;要关注工作,让其不断提高;要及时补位,让其敢于放手;要敢于揽过,让其放心做事。
第三,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构建具有向心力的共生共荣的系统。一是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公听并观,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二是要海纳百川,妥善处理与各种各样的人之间的关系。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不和。浩浩长江,不拒细流,茫茫大海,接纳百川,用真情去呼唤真情,用真诚去赢得真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那么不管下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会被这丝丝春意所融化,被这缕缕的真情所感染,当一面呼啦啦的大旗展开时,你身后将会是一排排整齐的精兵强将,三是必须开诚布公,人心如面。你可以将痛苦埋在心里,你可以把笑容挂在脸上,但切不可将心灵披上伪装。当你把真诚给予下属,下属回报你的会是赤胆忠心;当你把虚伪揉进工作,你收获的将是一枕黄粱。大道无形,大巧拟拙,有句古话“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因此,应该把真诚作为调节关系、团结共事的基石。
那么,作为副职或下属,又应该怎样摆正关系,与领导结成一个上下合一的和谐共同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