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生态环境保护2009年工作计划(2)
2010-06-17 21:19
1、地理位置xx县便江、注江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xx县耒水河上游便江段,以xx县水电站为界,沿便江而上至碧塘乡锦里村沙山里,沿江注而上至黄泥乡大江边,沿两岸以第一层山脊为界。地理座标位置为东经113度10分—113度22分,北纬26度15分28秒—26度15分29秒,保护区内总面积18179.5公顷。自然保护区主要公布在城关、碧塘、黄泥、城郊四个乡镇以及经济开发区的16个村123组,约3720户,人口约13020人。
2、建设目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促进自然引种和自然繁衍,保护森林生态景观和自然人文景观,逐步建立生态基因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科学开发,合理利用。
3、重点保护对象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以丹霞地貌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观,小区内珍稀动植物如银杏、金叶白兰、凹时厚朴、楠木、穿山甲、绕嘴相思鸟,果子猓,银环蛇、眼镜王蛇等。
4、主要功能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持水土,提供旅游休闲。
5、保护措施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正在建设的设施,必须开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三同时”建设,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的坚决禁止。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建立高科技手段的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以便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破坏状况,对毁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造成的废弃地,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森林、草场防火和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林草资源灾害性损失;加大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的封山育林力度,加速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高。促进小区内资源物种的增长。
3)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使全县人民对自然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并通过新闻舆论监督,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信访、举报和听证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民间团体参与自然保护的积极性。
6、保护期限:长期
7、自然保护区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即保护阶段(2001年-2005年),初步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框架,建立森林生态、生物保护网络,形成独立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体系。第二阶段:自然引种阶段(2006-2010年),加强保护管理,建立生物链,人工促进珍稀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自然繁衍。第三阶段:发展扩大阶段(2010年以后),建立形成资源物种丰富,森林生态平衡科学价值较高的生物资源库。 (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
1、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xx县县城饮用水取水泵房位于xx县便江一级电站大坝上游500米处。为保证人体健康,水资源的供给质量,2002年11月份,xx县环境保护局对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划定,并上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实施。
1)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原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证人体健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明确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便于水源的管理和治理;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改造,做到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范围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般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并有明确的地理界线及区位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以便江饮用水取水口为基点,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两岸各500米作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5km2。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综合整治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外延上游1500米,两岸各500米作为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5km2。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综合整治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
区县生态环境保护2009年工作计划(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