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发展规划(5)
2010-06-17 22:09
五是完善重大林业灾害应急预案。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处置”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重大林业灾害应急体系,保障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完善森林重大火灾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防范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完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落实责任制度,全面提升应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制订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针对重大破坏森林和林木事故、重大破坏林地事故、重大破坏野生动植物事故等,建立预防为主,防处结合的生态安全应急预警机制。
(四)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减灾御灾体系建设,加强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期间争取建成3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5个省级中心测报点,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测报网络。
二是森林防火体系。建立完善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林火信息指挥系统,强化林火监测系统建设,对现有的检查站、了望台进行配套完善,并新建一批高标准的了望台;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和防火墙等阻火隔离系统建设,加强扑火物资和装备建设,提高控制扑救大火的能力,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切实提高森林防火的科学化水平。
三是森林公安。进一步健全森林公安机构,积极推进森林公安由管理型向实战型转变。建立省、市、县三级森林公安机关联动的专业办案队伍,市级设立刑事技术勘察机构,县级配备专门的刑事勘察技术人员,并按照二、三级技术装备标准配备器材,独立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大力推进森林公安“金盾工程”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森林公安机关网络工程建设,沟通林业、公安网络,建成综合信息网,建立各级森林公安指挥中心,提高信息反馈、快速反应和综合破案能力。
四是森林资源管理。加强木材检查站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争取达到一级站标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包括林木采伐及采伐限额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林业行政执法等在内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在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停栖地、繁殖地、越冬地和集中分布区,建立监测站(点)。
五是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收集保存珍贵稀有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推广,完善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为林业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林业生态县建设
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林业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林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深化林业改革,挖掘内在潜力,充分发挥林业的多重效益,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省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努力推动林业生态县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林业生态县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林业生态县建设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林业生态县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全市林业再上新台阶。
(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方针,采取抚育、改造等措施,逐步实现森林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努力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市林业发展规划(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