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3)
2010-06-18 15:37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些矛盾和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农田未达到旱涝保收,一遇大灾,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很大。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农民增收面临困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渠道窄、增长速度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放劳动力,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项目区群众增产增收。三是发展节水农业刻不容缓。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2,是全国的1/10。农田灌排工程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针对我市水资源紧缺与用水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发展节水农业将成为我市“*”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四是开发难度逐渐加大。由于以前开发的地区大部分是易治理地区,进入“*”后,待开发的地区将是难度大、条件差的地区;同时,随着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治理标准逐步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在“*”期间要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机制、新问题,进一步强化项目和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将开发工作推向深入。
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并存的时期,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清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农业综合开发的定位,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立足新起点,按照新要求,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时期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全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粮食大县、农业大县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和财政资金引导机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是继续坚持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着力扶持粮食生产重点县,打造粮食核心产区,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综合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坚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发挥科技项目的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完善财政引导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探索资金整合投入机制。六是坚持按项目进行管理,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行统筹规划、规模开发,加强管理、奖优罚劣。七是坚持推行竞争开发、合理布局、连片治理,保障开发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
四、“*”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