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4)

2010-06-17 22:39


第三章 政策措施与工作机制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速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政府人事部门继续教育基地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国(境)内外培训渠道。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用5年时间把现有党政人才普遍轮训一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5年进行三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每年选拔2000名以上优秀年轻党政人才到省、市、县三级党校进行培训;每年选拔30-50名优秀年轻党政人才到国内外高校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核心课程;每年选派20名优秀年轻党政人才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要有计划地选拔和跟踪培养一批市级、县级副职后备干部及县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每年从应届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拔50名左右到基层锻炼,储备充足的党政后备人才资源。

(二)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发挥政府培养人才的导向作用,采用政府指导性培养和单位内部按需培养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学历培训和专业进修相结合等形式,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举办EMBA总裁研修班、“初、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企业家论坛”等多种形式,培养1000名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技能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培养一大批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拥有实际管理操作技能的初、中级职业经理人。

(三)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步伐,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等为重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程。大力开发、整合和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现有继续教育资源,建立继续教育基地网络体系,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公共培训学习活动和学术论坛活动,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赴国内外培训或进修,每人每年平均参加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面不低于50%。将继续教育的学时和效果,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续聘相结合,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依托各类技术开发中心、科研单位、博士后工作站、专家产业基地以及重点项目、重点课题培养高层次人才。根据高层次人才承担的项目或课题,用“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每年择优资助30名左右,以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家后备人选的培养,壮大专家队伍。启动“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我市人才发展重点,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赴国内外进行中短期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高级专家。

(四)以提高岗位技能操作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技能人才的终身教育培训提供载体。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足额将地方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改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条件。

运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机制、岗位技能工资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动企业将技能培训与考核、使用、待遇紧密联系。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广泛开展拜师学艺、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创新创效、观摩研讨等活动,培育技能领头人。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促进岗位成才。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各类高技能人才。

(五)以提高示范带动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针对农村人才短缺的现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批农村优秀青年参加多种方式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的农、林院校,农业、林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培训或短训;重点选送一批后备骨干到各类农业大中专学校进行脱产委培,培养1000名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行业、领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争取在2010年前,使全市每村平均拥有1名大学生。以农业实用技能为重点,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农民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乡政府2009年终工作总结与2010年工作计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