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强化公共服务,建设和谐漾濞
(31)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明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主管理的界限,建立政府与社会各负其责、互相补充的社会管理合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为基础的和谐社区、和谐村组建设,完善公共管理、社会自治管理、生活服务管理三大系统。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加强村民(社区)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发展,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3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逐步确立有利于稳定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劳动力市场、劳动技能培训设施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提倡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逐步破除制约农民进城务工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切实保护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不断扩大失业保险参保面。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着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发展农村福利服务机构,推进社会福利化。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34)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确保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增强人民体质。
(35)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政务、厂务、事务、乡务和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完善打、防、控、管一体化治安体系,把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落到实处,进一步着力巩固提升“平安漾濞”。加强企业法制和农村法制建设。搞好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着力推进政务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确保行政权力依法运行。继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认真执行行政监察法和行政复议法,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防止和纠正各种违法行政行为,着力建设“法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