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进展
努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培育自主创新主体,吸引高端科技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抢占科技制高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化,建设创新型城市。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抓好5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启动新一批20项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开发太阳能电池超精密制造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技术等200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推动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滨海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扶持一批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升级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建天津市应用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院。深化部市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和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提高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启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加强科协工作。发展科普事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产业化示范城市。
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现代化。发展信息产业,加快电信、计算机、电视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推动传感网的广泛应用。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推动社区、农村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开发,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五、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实现城乡面貌的新变化
努力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奋战300天,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展现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大都市现代化气息。
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泰安道、中心公园、五大道等重点地区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20项重大交通项目和20项重大市政设施项目。推进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客运专线、津保铁路等铁路工程建设。建设津港、塘承、津宁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地铁2、3、9号线工程,启动建设地铁5、6号线。建成天津大道等快速路和一批城市道路。推进天津站轨道换乘中心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快车辆更新,搞好场站建设,治理非法客运,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交通管理。搞好供电、供排水、供热、供气、通信等设施建设。推进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升海河两岸景观水平,推进繁华商业中心和历史风貌区建设。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由市中心向各区县延伸,由重点道路向次支道路拓展,由重点地区向里巷社区推进,实现全面覆盖、整体提升,进一步提高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出台并落实城市管理规定,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推进长效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落实生态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成果。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建设。加强企业污染防治。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搞好环外河道治理,新建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做好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防治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抓好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等建设,做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加强文明生态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推进生态区县建设。做好造林绿化工作。重视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湿地、河流、海洋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