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校、职校、“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转移培训。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镇村劳务输出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
二是优化劳务输出环境。全面清理和取消各种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对主要劳动力在外务工,辅助劳力在家务农的,要保留其承包地,使他们进退有路。重点解决好“留守子女”的生活学习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大力发展“回乡经济”。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利用其资本和技术,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走“输出一成才一积累一创业一共同富裕”之路。
四、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安全饮水的保证,要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水库、水坝除险加固,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积极争取农田改造项目。依托粮食生产基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农田改造、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土地整理的开发力度,配套路、沟、渠、泵,加快高产农田建设步伐,提高耕地质量。
二是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引导农民建好“当家堰”,疏通“断头渠”,消除抗旱死角,提高农业旱涝保收能力。创新农田用水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三民”办水利,抓好水库、水坝及灌渠的整险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走专业化服务、协会化管理的节水灌溉之路。
三是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抓住国家对老区、疫区的政策性扶持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国债资金饮水项目,争取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要继续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依靠和发挥农民群众“要致富,先修路”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把通村通组公路修成农民的致富之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质量和覆盖面,积极争取相关企业支持,改善农村通信环境,逐步规范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确保村村都有活动阵地。
二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力度。从实际出发,把村庄整治的重点放在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上,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清除居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柴草、垃圾等杂物,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道路通达、环境友好、信息畅通、能源清洁、设施健全的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导新居建设集中连片发展。
三是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继续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的资金、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建设资金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捆绑扶贫开发、土地平整、公路建设、水利、血防等专项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六、着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努力构建“平安农村”、“和谐农村”。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投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