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法适用死刑学说与司法经验的案例解读(6)

2012-09-02 22:44


  5、毒品犯法死刑适用中毒品数目与其他情节的平衡


  毒品数目是毒品犯法量刑的首要情节,仅从数目角度分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数目大的,处一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数目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分金;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下列有期徒刑、拘役或者者管制,并处分金。法院有内部掌控的可以判正法刑的毒品数目尺度。于是可知毒品的数目与刑罚的轻重有对于应瓜葛,是抉择刑罚轻重以及死刑适用的首要情节,对于于尽大多数案件而言是最为首要的情节,尽对于不能只片面考虑其他情节,而无视毒品的数目。

  毒品数目不是毒品犯法量刑的唯1情节,不能唯数目是举。“毒品数目是毒品犯法案件死刑裁量的首要情节,但不是唯1情节。人民法院在对于被告人抉择是否是适用死刑时,应综合考虑毒品数目、危害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犯法的其他情节和当地毒品犯法情势等各种因素,判别对于待。”[四五]从规范角度分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拥有下列情节也能够判处一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如毒品集团的重要分子;武装掩护的;暴力抗拒检查、拘留、拘捕情节严峻的;介进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假设是少量毒品,情节严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下列有期徒刑,并处分金。这里的情节严峻有主体是国家工作职员、在戒毒监管场所贩卖毒品、向多人贩毒或者多次贩毒。除了了这些与量刑幅度对于应的情节外,还有大量法定从重从轻以及酌定从重从轻情节,量刑时不能只片面考虑毒品的数目,无视其他情节。


  毒品犯法死刑适用要尤为关注从重处分情节、酌定从宽处分情节。从重处分情节有运用、教唆未成年人,或者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在戒毒场所;毒品犯法的再犯、累犯、惯犯。毒品犯法案件中没有法定从宽情节的多见,没有酌定从宽情节的少见,持重适用死刑请求量刑时高度重视酌定从宽情节,常见的有家庭成员共同犯法、特情介入、毒品没有流进社会、近似自首立功等。


  毒品犯法适用死刑的难点是在数目刚刚到达或者者接近判正法刑的数目尺度时,如何平衡数目与其他情节的瓜葛。“使数目与情节互相限制的详细规则包孕(一)应首先考虑数额的作用,肯定刑罚基线,后考虑情节作用。(二)在有期刑或者死刑集中适用的典型数目区域内,量刑不应唯1或者主要取决于数目,情节可能施铺首要作用,以软化数额的机械性。(三)数目上升时从轻情节的影响力降落,而考虑从重情节的影响力要升,即重其所重;数额情节均指向从重的,其重的幅度可增添,数额巨大者,从轻减轻幅度要小,即大数额可以限制轻情节的作用。(四)数目降落时,从重情节的影响力应降落,而考虑从轻情节的影响力应上升,即轻其所轻者;数额情节均指向从轻,其轻的幅度也可扩展;数额较小者,从重加剧幅度也不可过大,即小数额限制重情节的作用。(五)基于毒品案件的特殊性,咱们以为自首以及特勤勾引情节要做为应该而非可以从轻的情节,原由在于1是较为常见,2是有益于强化法律监视,规范侦察行径,3是贯彻轻缓。”[四六]


  下列情景对于毒品数目的认定有实质影响,实践中特别要留神:(一)毒品含量太低,纯度折算后毒品数目遥低于判正法刑的尺度。《刑事审判参考》第四六集第(三六七)号“张玉梅、刘玉堂、李永生贩卖毒品案”中,3人间贩卖海洛因六五七克。1、2审法院判处三人死刑,最高法院复核时全体改判死缓。涉案的海洛因经鉴定含量为一七%多点,折合成纯海洛因只有一一0余克,遥低于判正法刑的数目尺度。[四七]《刑事审判参考》第四六集第(三六四)号“李惠元贩卖毒品案”中,被告人贩卖海洛因五九八克。1、2审法院均判正法刑,最高法院复核时改判死缓。被告人贩卖的海洛因中有三0二克经鉴定含量不到四%,其余的毒品已经经贩卖或者者没法鉴定。因为所有的毒品都是1次购买所患上,推定含量相同。这样折合成纯海洛因不足二四克,与实际掌控的死刑尺度有较大差距。绝管被告人是毒品再犯,也不应判正法刑。[四八](二)特情介入的情景,存在特情犯意勾引的不能判正法刑,存在特情数目勾引的1般也不能判正法刑,不能排除了特情勾引的1般也不能判正法刑。对于持有毒品待售或者者已经经预备实行大宗毒品犯法,不存在特情勾引的依法处理。《刑事审判参考》第二八集第(二0八)号“苏永清贩卖毒品案”中,被告人购买三五公斤冰毒未遂。1、2审法院裁决无期徒刑。本案毒品数目尤为巨大,因为卖家是特情,犯法不可能实现,又是犯法未遂形态。[四九]《刑事审判参考》第二集第(一一)号“王佳友、刘泽敏贩卖毒品案”中,王佳友伙同别人贩卖海洛因五八八克。1、2审法院判正法刑,最高法院不核准死刑发回重审。本案被告人贩卖毒品两次,第1次一八0克,第2次在特情的介入下贩卖四0八克。当然不存在特情勾引,然而究竟有特情介入,购买的毒品数目也是公安干警提出来的。第1次贩毒数目不足以判死刑,加之第2次贩毒数目才到达判死刑的数目尺度,并且第2次又是主要的犯法事实。另外毒品全体缴获没有流进社会。[五0]《刑事审判参考》第二四集第(一六四)号“刘军等贩卖、运输毒品、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案”中,被告人贩卖毒品一000克。1、2审法院判处两被告人死刑,最高法院核准死刑。本案中特情介入没有影响,1是被告人主动向特情提出寻觅买主。2是特情提出购买二000克,被告人只携带了一000克。3是被告人先自行贩卖三00多克,这部门毒品已经经流进社会。[五一]《刑事审判参考》第六七集第(五三八)号“申时雄、汪宗智贩卖毒品案”中,申时雄贩卖海洛因六0三0克。1、2审法院判正法刑,最高法院核准死刑。本案中特情介入没有影响,被告人告知别人有三五00克毒品,并拜托寻觅买主。特情介入后,被告人主动奉告共有六000克毒品可供交易。[五二]

毒品犯法适用死刑学说与司法经验的案例解读(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德国政府采购法促入中小企业发铺规则之嬗变与启示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