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洲顺 杨理伟 蔡海滨 常巍
[论文关键字]校园环境质量 方差分析 因子分析 模糊评价
[论文摘要]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因子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引言
校园环境是评判大学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以长沙某大学校园(以下称之为Z校园)为研究对象,选择在校的各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分层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校园环境质量各因素进行了具体评价与分析,以期建立一个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校园以后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价方法
(一)研究假设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校园的综合评价无差别。
2.环境的品质和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学生评价的主要因子。
(二)评价因素集的构成
评价因素集分成两个层次:6个一级指标(含校园的总体印象),25个二级指标(表一)。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不尽完备,但是力求代表性强。
指标的测量方法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利用语义学标度分成五个测量等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赋上分值1、2、3、4、5,以转化为主观评价的定距测量层次)。
(三)样本的抽取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事先选定的专业中,通过线人分发调查问卷发出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专业组按专业性质相近分成四组:建筑类(40%)、工商管理和经济类(15%)、机电类(26%)及化工类(19%)。被调查的学生有男生也有女生,分别来自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及大城市。
(四)采集数据的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数据,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设计成李克特量表的格式,其中加设一个问题,直接收集学生对五个一级因素的重要评分(对校园的总体印象单独评分)。
(五)分析方法
以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不同专业组间的评价差别和评价因素间的规律;利用模糊数学对校园环境质量做综合评价;探讨因子分析法在求解权重中的实用性。在分析研究中利用了SAS和EXCEL2003两种软件。
(六)主观测量是用五级语义学标度
所设计的定量标准见表二。
三、统计分析
(一)统计值分析
统计各因素主观评分,结果表明:
1.文娱活动场地实用性、体育锻炼场地适用性、自习室高峰期教室的拥挤程度等几方面的评价较差(得分大于3.5);校园的气氛、图书馆的总体印象、绿化的总体印象和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等几个因子的评价较好(得分小于2.5)。
2.从变异系数来看,A5校园的大气质量、B5图书馆的总体印象、E2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各因子的值较大,变异系数值在0.4以上,说明学生对这几个因子评价的结果差异较大,趋同性较小,其它因子的变异系数值小,一般小于0.4,说明学生对这些因子的评价有趋同性,看法比较一致。
3.校园总体印象得分为2.97,评价为一般或偏好(加设好评价的临界分值为3)。经计算25个因子的平均分值是2.9608333与总印象得分接近。说明被调查者在填写问卷时是很认真的。但这两个分值均不能作为总体综合评价的依据,因为各个因子对总评价的重要性有差别,故不能将总平均分作为综合评价值。平均分只能代表一种趋势,使用模糊评价可以进行精确地进行综合评判。
(二)方差分析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区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主观评价的差别。结果可知以下三个反面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