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及对策(2)

2012-08-21 21:06


  (二)科技水平相对不高,技术基础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能将高新技术运用于生产领域的中小企业为数较少,企业整体装备水平仍很落后,适应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制造环境还不具备或不充分。目前在中小企业实施适时制和弹性制造系统还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
  (三)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实施缺乏实现工具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大型企业已经普及,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为数较少。而作业成本管理中需要比传统会计更丰富的信息,他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电子数据处理环境正常获得。例如资源、资源动因、作业、作业动因的归集、分类,资源成本、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的计算等。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离不开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而我国企业财务软件开发水平低,基本停留在提高核算效率和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方面,还未形成采购、生产和成本管理综合经营管理的系统化。特别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财务软件更少,而适合作业成本法的财务软件更是少之又少。手段的滞后,对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困难重重。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尽管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近年来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大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中小企业,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少之又少,而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否则,就难以保证其有效实施。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模式进行会计处理,十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具有协调与成本计算有关的各部门之间关系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不多,这种状况,对于较为复杂的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无疑产生了制约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针对上述障碍分析,在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共识
  首先,必须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实质。作业成本法是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变革,是成本分摊方法科学化的体现,它摒弃了传统的主观武断、简单化的成本分摊方法,采用理性的、细致的、科学的态度分摊成本。确实,作业成本法要比传统成本法消耗更多的费用,但作业成本法需要适当的投资而不是巨大的投资。据有关资料统计,作业成本法的投入相当于中小企业中较大企业(大约500名雇员)销售额的0.1%,较小公司(雇员少于50名)销售额的0.3%,与利润相比,其投入微不足道。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同样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其次,作业成本法涉及到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的分解以及作业区流程的分析、重组和改进,涉及到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种专业人员的参与。因此,要取得单位高层管理的认可和有力支持,高层管理者应认识到作业成本法不是一个短期的、静态的实践活动,它是一个变革性的过程,需要时间、努力和耐心。同时也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
  (二)加大对技术的投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逐步的发展壮大,也不断地加大技术投入。《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的颁布实施,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以改善,而中国加入WTO又给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资金的引进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力度应不断加大。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探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