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2)

2012-08-24 00:17

  从使用者角度来说,他们也并不一定需要很详细的会计信息。如陆正飞等(2002)通过对投资者的调查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需要前瞻性的信息,他们并不认为披露的越多越好。

  (三)事项会计的应用缺乏可行的规范

  一种会计理论要得到实际应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范,例如会计准则的制定。从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或许我们可以体会制定会计规范的重要性。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会计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全国没有统一的会计规范,企业也没有报送财务报告的义务,只有少数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从社会上获取更多的资金才报送财务报告,但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却互不相同,根本不具有可比性(魏明海、龚凯颂,2001)。这导致会计工作处于极度混乱状态,同时也限制了会计理论的发展。这也是导致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次危机后,美国成立了专司会计准则制定之责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CAP)(1939-1959),其后又经历了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APB)(1959-1973)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FASB)(1973-)几个阶段。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变更所带来的是准则制定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会计理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

  从有关事项会计理论的文献来看,还没有谁提出建立规范的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事项会计理论的发展。从事项会计理论的特点来看,要制定规范,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事项确认标准。一个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纷繁芜杂,确定将哪些事项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将面临很大的难度。在这方面,传统会计强调重要性原则,但由于事项会计的立论基础是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可知,因此也很难确定哪些事项具有重要性,即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是决策有用的;(2)事项计量方式与计量属性的选择。事项会计强调多维计量方式和多重计量属性,但要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和计量属性存在困难。例如,人力资源信息以什么形式加以报告?是以雇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还是以企业在他们身上的支出来报告?(3)事项披露方式。在披露事项信息时,必须根据事项的属性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难以确定。此外,以什么方式披露与某一事项相关的多维计量方式和多重计量属性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4)财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标准。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而言,他们根据某一企业或不同企业的同类事项信息进行重构所得到的报告格式与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否则所得到的财务报告会缺乏可比性,因此也应该制定财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标准。

  (四)事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载体的开发维护成本大

  前已述及,事项会计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但开发完全适用于事项会计的软件将面临巨大的开发与维护成本:(1)在事项会计下,由于披露的是原始的或汇总程度较低的事项信息,因此作为其技术支撑的软件必须包含超大型的数据库,而且要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根据事项会计思想,允许使用者通过网络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事项信息进行实时的访问与加工,这样可能导致众多使用者在同一时间访问同一企业的数据库,要保证访问的通畅,就需要开发高频的网络设备与网络技术,这也加大了开发成本;(3)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专门配备大容量的服务器,并且每天要及时的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这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这将是一笔不小的经常性费用。

  二、现实选择:改进与完善

  作为致力于对传统会计加以改进的新理论,事项会计理论具有传统会计所没有的一些优点,但因为会计是一门具有“反应性”的学科,所以它不能滞后于也不能超前于它所处的环境。事项会计明显有超前于当前环境的倾向,这导致它在实务中难以得到应用,从而也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加以改进:

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的区域协作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