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组织复原力研究(2)

2021-05-10 01:31


  (2)组织复原力与适应性


  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组织随着环境的限制或变化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自身与环境之间保持和谐和匹配状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1]。虽然组织复原力也会通过调整内外资源,规避因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但它更强调组织由内到外变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尽管适应性强调组织与环境的匹配,但是它一般假设组织所处的环境的变化是均衡而非突变的,这是适应性与组织复原力的重要区别。


  (3)组织复原力与敏捷性


  敏捷性(agility)通常是指组织能快速应用动态竞争策略解决危机问题的能力[17],它是组织在解决危机问题过程中适时、速度、目标和利益等要素综合考虑的表现。从这个方面来说,敏捷性与组织复原力有相似之处,但是组织复原力更加强调组织在危机问题处理过程中,发展新能力,抓住新机遇,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特殊能力。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灵活性、适应性和敏捷性与组织复原力有相似之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能促进组织复原力,但是它们无法独立实现组织复原力的真正效能。


  作为组织复原力基础的人力资源要素-个体复原力


  1、组织复原力与组织竞争优势的关系


  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持久的竞争优势,而核心能力则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组织的核心能力是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集合[22],价值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以及组织化是衡量某项因素是否是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16]。


  组织复原力是组织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及时解决当前困境,并通过创造机遇构建组织成功未来的重要能力,它不仅包括帮助组织从困境中迅速恢复的能力,还包括创新能力和适应风险环境等全新能力的培养与重塑。之所以说组织复原力是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来源和基础有两方面原因:(1)组织复原力有助于企业建构抵御内外风险的适应性反馈系统。由于组织存在于时刻处于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组织复原力在帮助企业强化竞争优势,不断丰富核心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来帮助企业建构及时化解危机,能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激发组织潜在的积极适应性,规避未来危机和风险的适应性反馈系统[23]。因此,组织复原力是影响组织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2)组织复原力符合组织核心能力的四大标准。具体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复原力较强的企业往往能成功地化解危机,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持续地满足顾客新的需要,控制竞争的主动权,不断地为组织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9],因此组织复原力符合核心能力的价值性标准;高组织复原力的企业能够有效地将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各种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独有和特殊的专有能力[1],这种专有能力往往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与替代,因此组织复原力符合核心能力的独特性与难以模仿性标准;与此同时,组织复原力实际上就好比神经网络系统一样,将组织的各种要素、各种组成部分和模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组织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有机体,真正实现资源与系统的有机整合并且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因此组织复原力作为一种组织化的系统能力,符合核心能力的组织化标准。由此可见,同时兼具价值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以及组织化特征的组织复原力可为企业抵御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强企业的持续赢利能力,从而形成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核心能力,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1]。但是,就目前现有的研究来看,作为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组织复原力提升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组织复原力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因此,本研究关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复原力关系的研究与论证对于澄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复原力的影响效应与关键作用路径方面将会发做出积极贡献。


  2、个体复原力与组织复原力的关系


  组织核心竞争能力体现为组织战略性绩效目标的实现能力,而组织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现则需要人来完成,即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提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开发人力资源,打造核心人才队伍是形成组织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组织中具有创造力和能动性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取与维持核心竞争能力的载体,也是组织复原力形成的重要来源[24]。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能力,组织复原力也需要员工这个载体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能。


  根据Lengnick-Hall等人的观点,组织复原力是深深嵌入到每个员工心理和行为之中的。因此,可以这样说,从表层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到深层次的价值观、个性、动机和思维方式都是组织复原力的重要来源,而这些因素又与个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创造性地解决个人危机问题相关。因此本研究认为,组织复原力的来源或基础是个体复原力,个体复原力提升了,组织复原力就会得以增强与提升。学术界一般认为,个体复原力主要由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两方面构成。内在保护因子主要是指个体本身所具备的心理能力和重要特质,外在保护因子则指能够促进个体成功调适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降低或改善危机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但是这样的分类过于宽泛,缺乏具体化和可操作性,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会极大影响个体复原力研究的进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组织复原力的基础是个体复原力,而个体复原力的结构又可以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心理资本三方面的内容加以体现。


  3、个体复原力的核心组成要素


  (1)人力资本


  个体复原力一般表现为在危机中能够使个体化险为夷,重获发展机会的能力,个体的人力资本状况则是个体这种特殊能力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拥有更多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危机或风险问题本质所在,审时度势、全面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并有效实施,进而从逆境和挫折中恢复并超越原有的水平。自省的个体能够全面系统和理性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积极方面的意义,不断强化正能量,有助于处于不良状态的个体迅速复原。此外,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特别是在逆境和失败中不断成长的个体,其意志力和忍耐力较高,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百折不回,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人力资本质量较高的个体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复原力。所以,人力资本是个体复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组织复原力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试析我国国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