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中领导架构问题研究(3)

2021-05-10 01:36

“老三会”的长期存在在国有企业中影响深远,直接用“新三会”取代“老三会”很有可能会在企业内部造成严重的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给予“老三会”一定的控制权。一是给予职代会对有关职工的重大决策的投票权,能够直接否决严重损害职工权益的决策;二是建立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合理制度;三是允许党委会对于高层领导的任职做出考察,按一定的比例记入考核得分,党组织对于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的政策可以提出意见并报上级予以裁决。

3.经理人员任免标准可实施化

国有企业用人标准主观性太强,任免上的灰色操作较多,中高层领导为了争夺晋升机会参与到内部斗争中,损害公司的利益。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将用人标准客观化,设立具体考核标准,并化为可计量的指标;同时将领导阶级在原国有企业的成绩过渡到新企业的标准上,折合成一定的绩效指标。另一个方法则是经理选择市场化,限制政府机构对于经理人事安排的自主权,一部分由政府机构任命,另一部分通过外聘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管理。

4.鼓励内部人员参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对于中低层领导,国企的改革使得原来的职工身份出现巨大的转变,鼓励参股可以提升他们公司改善治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从主人翁角色过渡到混合所有制公司中员工的身份。另一方面,员工通过持股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也能起到内部制衡的效果。

五、总结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提升治理效率,盘活资本的有效途径,这是市场和资本的共同选择。国有控股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来可以通过完善股权结构、赋予“老三会”控制权的方法优化对核心管理层的监管手段,二来通过细化经理选择及晋升标准、鼓励内部领导参股促使企业中上层领导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这几个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领导架构上的大部分问题,对于公司决策的效率和执行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文魁.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兴起及其公司治理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刘崇献.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7):52-58

[3]张德霖.国有企业从三年脱困到制度创新,载于王梦荃主编《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4]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7):1-10

[5]张维迎.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J].经济研究,2000(6):41-50

[6]郑志刚.国企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路径[J].证券市场导报,2015,(06):4-12

[7]郝云宏,汪茜.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制衡机制研究——基于“鄂武商控制权之争”的案例解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3):148-160

[8]卢昌崇.公司治理机构及新、老三会关系论[J].经济研究,1994(11):10-17

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中领导架构问题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社会及组织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