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广西蔗糖城镇运销网络探析(3)
2012-09-01 23:47
宜山地处广西西北。水路由龙江至柳州顺水三日可达,陆路沿着黔桂公路,宜柳之间5小时可达。为黔省鸦片运桂的要道。黔省商人售卖鸦片后,就地购买洋纱、洋布而回,商业颇为繁盛。腹地宜北、天峨、南丹、河池等县的黄豆、糖类、桐油、牛皮等农林矿产,多集中于宜山然后运销柳州、梧州等地。出口以桐油、牛皮、黄豆、黄糖等为大宗。1936年出口桐油五千担,牛皮四千担,黄豆一万担,米七千担,黄糖三千担。[27]宜山县1939年产蔗8.412万担,1941年产蔗糖共2.256万担。县志卷一《纪地》载:“阡远圩距县城四十里,逢子、午、卯、酉日为圩期,油、米、白糖所聚,纸炮、丝烟驰名。下青里境西南有石山,东北皆土岭。白糖、黄豆居民恃以为利,其产于顺安、上青各里者,亦售于怀远。盖地据形胜,百货所聚也。”怀远镇周围农村小糖榨星罗棋布。仅谭村福洞屯就有4处。大户压榨1个月,小户压榨10天半个月。聚集怀远街的各地富商巨贾,每年收购大批蔗糖外销。一部分上销川、黔,更多的是销往湘、鄂、赣、苏、浙等省。[28]1912年至1920年间,仅经怀远码头运出的黄豆、黄糖,每年分别达到1000万斤以上。[29]
百色,是桂西及云贵两省进出口物资的重要港口。早在百色建城以前,就有外地商人沿水路到此经商。清末民初,更是商旅云集。通过百色港出口南宁、梧州的货物以八角、茴油、桐油、药材、黄片糖、米和豆类等为大宗;进口输入云贵边区的货物以棉纱、布匹、食盐及日用百货等为大宗。清道光年间,百色县民间已用甘蔗煮水熬糖。《百色厅志》记载:“果品有蔗”“果属甘蔗,亦榨汁煎炼为糖。”[30]民国时期百色的毕禄、皈乐、凤都诸乡,糖制品除自用外,已成为外销商品。1944年,土糖出口额3231.5万元国币,1945年百色全县产黄糖110.5万公斤,白糖27.13万公斤,黄糖出口额3271.4万元,为土特产品之冠。1947年有榨糖作坊116个,占全县手工业及农村副业总户的34.6%。[31]产品有黄片糖、红片糖、白砂糖、冰糖等,仍以皈乐白糖为上乘。糖制品畅销本地及南宁、云南、贵州等地。
我们将上述通过商人运作的中心市镇市场蔗糖流通的主要去向,简要图示如下:
(1)桂林←平乐市场→梧州
(2)湖南、桂林←贵县市场→梧州、广州和香港
(3)湖南洪江,贵州←融县长安市场→柳州→梧州
(4)四川、贵州←宜山市场→湘,鄂、赣、苏、浙等省
(5)贵州、云南←百色市场→南宁→梧州
区域性中心城市集散地。南宁、柳州、桂林三市是广西蔗糖运销的二级市场。南宁是左右江流域的蔗糖集散中心。柳州是广西中部蔗糖集散中心。桂林是桂东北蔗糖集散中心。
南宁集散地。南宁据郁江上游,上接左、右两江交汇点,下与梧、粤港各埠自清末以来就有电船四季可以通航,是左右流域及红水河流域出入货物的集散地,也是广西与云、贵两省交易的重要市场。商业地位仅次于梧州。据1936年调查,出口桐油250万市斤;纱纸200万市斤;八角、白糖、谷、牛皮、牲畜等各值40余万元。[32]南宁总关下属的龙州区,进口安南土产,以砂仁、木耳、生胶、枯木为大宗,其中以小枯木制的榨蔗器械等物品,供应各地榨糖需要。出口的土货以乳猪为大宗,土特产黄糖、黄豆、八角、茴油则运到南宁再转销各地。[33]清代,邕宁以县治(今南宁市)为中心的城乡商业网络已形成。购销以百货、花纱、五金等日用工业品和粮、糖、油等农副产品为主。[34]邕宁的蔗糖生产和运销十分旺盛。《邕宁县志》记载:“蜡蔗皮黄或红,质松味甜,宜作果品生啖。竹蔗皮坚,含糖质尤富,专以榨汁取糖。吾县南路蒲津乡下南一带,所有田亩,十分之八九,改为蔗畲,所产糖额,动以万计。其糖之种类,有黄糖、白糖、冰糖等。”[35]民国年间,邕宁蒲庙圩开设有彭百记、莫均安、韦全兴、时年丰、联记、福诚、祥和等七家糖庄,专门经营蔗糖收购和销售。还有甘源发、谦和、商泰3间食杂铺号,用优质白砂糖精制云片糕和白糖饼。这些上等糕饼,香甜软滑,为顾客所喜爱。香港、澳门、广州各埠商人也有轮船来蒲庙购买白砂糖、云片糕和白糖饼,运往各地转售。县内苏圩、吴圩、良庆等乡镇生产的蔗糖都运来蒲庙销售。蒲庙圩的蔗糖市场,年销售蔗糖在一万吨以上。[36]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蔗糖城镇运销网络探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