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和体育室等场所,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一起商讨确定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2、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创作班歌等。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图书角”、“卫生角”、“文化园地”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注重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