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师们最关注话题。本文试图从充分备课、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四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
关键字:效率 备课 兴趣 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老师上课上得很辛苦,学生听课听得很痛苦,结果是两败俱伤。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难题了。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我们常常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备课时间。但这是必需的,你要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充分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避免授课时太盲目,讲了很多但却都没抓住重点,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备教材,我们还应该备学生。我常常一篇课文看了两三遍以后,不急着翻教参,而是先思考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我觉得我哪些问题想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学生也是这几个问题不懂。这样,我就知道上课时我哪些问题应该讲得详细一点,哪些问题可以简单讲解甚至不讲,这样避免面面俱到,老师累,学生也累。也许有的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由于种种原因备课备得太匆忙,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很没底气,甚至讲了这句就忘了下句该讲什么的情况出现,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质量。并且老师在讲台上出现的一点点窘状,其实学生都能察觉出来,时间长了,这样的老师在学生眼里的形象就大打折扣。如此一来,要让学生对老师有信心,信任你,认真听你的课,我想有点难度。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备好课,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
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现在的初中生思想还非常不成熟,很多学生并不是真正的明白读书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他们的学习状态常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他们常常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而不喜欢这个老师教的科目,反之也常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个老师课。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那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呢?我想,教师应该在尊重、关爱、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多跟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有一年,我们所任教的班级里转来一个学生,也许是对周围的人、事、物感到陌生,一时不能适应,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下课也总沉默寡言,不太与同学交流,更不用说老师了。这样一来,他的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后来,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小优点,一次小小的进步,我就会抓住机会在课堂上表扬他。课间时候也时常找机会与他聊上几句。时间长了,也许他觉得我这个老师挺关注他的,对他还不错。渐渐地,他开朗了许多,上课听讲也认真了,偶尔还会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成绩也逐渐进步。这其实是印证了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其主要内容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至4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时,对他们来说学习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好语文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1、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既长又难懂,学生并不太感兴趣,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劲来听课。我灵机一动,插入讲了同样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小故事——凿壁偷光。讲完后,让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主题一致的小故事。这时,学生都很认真的思考,积极地参与课堂,讲了“划粥而食”、“程门立雪”……等故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再如,上《出师表》时,教师可以讲讲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故事,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解读,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