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2)
2012-08-16 16:22
这过程当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找出答案,这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后,他们对于课堂内容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更充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先用提问的方式解决。这个时间一般要10到1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要留给学生,让他们来提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合作讨论中运用辨别、概括、比较等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概念,获得新的洞察力。这种自行发现并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的训练培养过程中无形中达到三维目标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潜心设计课堂小结和课堂作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精髓之所在。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有这样艺术感慨:“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个人认为课堂小结应删繁就简,起到画龙点晴之效,才能尽显课堂的生气、灵气以及教师的才气,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部分花两到三分钟就好。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致用”,我个人认为即便是历史学科,新课结束后一定要或多或少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学生易错、考试实际等创造性地超越课本的习题而设计出一些练习题:比如我讲述“鸦片战争”时,这几届学生我都设计一道“鸦片危害及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怎样的态度”的材料题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选择题。这样适当的练习设计来结束教学,既可巩固当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和方便教师查缺补漏以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数得。可见课堂小结和课堂作业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精髓。
这样一节45分钟的课,就不再是我一人唱独角戏,我学会和学生一起共享45分钟。
当然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我深信:只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大胆探索,灵活教学,摒弃陈规陋习,追求不断创新,你的课堂会更加有效,甚至高效;你的学生会放飞希望,得到快乐,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