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真”探究的构建与实施(2)

2012-08-24 15:51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和接受。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把教变为引导和探究。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过程。

3、启发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教师只能通过所创设的外部因素来启发学生的内部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考去探究知识,并自觉地运用知识。运用启发性原则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学会学习。

4、发展性原则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评价一种教学模式的好环,关键就是要看它是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全体学生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从培养能力、发展素质出发,精心设计探究教学活动。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真”探究的构建与实施

1、精心预设中渗透探究意识

教学环节中,备课是基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预设好一节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按照预期目标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相应地设计不同的目标、内容、方法和作业;了解学生知识准备和认知方式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寻找学生有效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以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得以实施。我们不但要强调预设,还要改进预设,更多的为学生有效学习而预设,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有效性。高质量的教学预设,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教师可从目标预设、文本预设、过程及方法预设、生成预设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等等。如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对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进行探究,学生可能的几种猜想中有一种是这样的:溶液中NaOHNa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真”探究的构建与实施(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物理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教学心得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