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与微课程二元结合的教学模式探析——以《会计学原理》教

2021-05-08 04:24

张建忠 卢秋声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 要:《会计学原理》是财经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启蒙性、指导性和纽带作用。传统的课程教学优势不可忽视,引入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盘活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做活教学手段。微课程是传统课堂的延生和外扩,而不是简单的替代,两者的有效结合要注重培养教师相关技能和搭建微课程资源平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传统教学;微课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29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交流形式和交流手段不断地“微型化”。2009年中文网志年会提出“微动力,广天地”的口号,旨在展望越来越细微的信息分享手段和管道,促进社会进步与协作,并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直接效应。近年来,“微产品”与“微手段”不断被开发和宣传,“微博”、“微信”、“微电影”应运而生。“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快易广、传播群体年轻化、传播影响力大的优势不断被放大,“微概念”深入人心。在“微时代”的大环境下,“微课程”悄然诞生。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评审,胡铁生老师首次提出“微课”概念并开展系列应用研究。2012年,可汗学院、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教育创新项目在全国范围走红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迅速在全国教育领域铺开。2012年10月至11月,中国教师报组织了“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了“中国微课大赛”;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014年7月,“本科院校微课程教学设计开发与应用”会议在武汉举行,会议围绕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宣传和讲解;2014年10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苏州市举行,会议以“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与管理信息化”为主题,探讨了包括“中国慕课发展与对策”、“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在内的热点话题。此外,全国各地相继拉响了“微课程”的号角,纷纷开展各类比赛和作品展,可谓声势浩荡。与此同时,理论界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与探讨,由最初的“拥护”热、“推崇”热到现在的“批判继承”热,说明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结合成长环境和发展阶段定位,全盘照搬或抄袭都不可能带来理想的效果。

笔者分析了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传统教学的优势,找出与“微课堂”的结合点,探索一种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相结合的“二元”教学模式,做到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推动《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的渐进式改革,盘活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做活教学手段。

1 《会计学原理》传统课堂教学之优势

《会计学原理》是财经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启蒙性、指导性与纽带作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专业基础的坚实程度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接受能力。因此,《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不容忽视。一直以来,该课程教学沿袭“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教师以口授加板书和课件的手段,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课堂教学在中国大的教育背景下自有其生存之道。

1.1 基础教育模式的继承,学生乐于接受

根据该课程的基础地位,《会计学原理》通常开设在大学一年级讲授。我国高校学生在接受了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后继而获得高等教育的资格。长期以来,前期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很难变革。倘若在学生未经课堂模式变革的渐进过渡下突变传统教学模式,很可能引致学生的负面情绪、不适、厌学或者惧学,继而丧失对本专业甚至整个大学学习的信心。因此,对于基础性专业课程教学而言,不能被某一新型教学手段瞬间取代。

1.2 教师言传身教,有利于师生交流

传统课堂的面对面交流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进行讲授时,面对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教师的一举一动,眼神抑或手势,都能起到暗示、启发学生的作用。在讲台上,教师可以就某一知识点的半讲半问,诱导学生紧跟教师思路,从思考中品味,比如针对某一交易的会计分录,教师提示借方账户,学生回答贷方账户。教师在讲授时会经常有意地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解决思路讲解出来,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1.3 结合课堂反馈,相应调整教学进度

《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概念为基本组件,原理是在会计概念基础上衍生的规律性的专业知识单元,将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到会计实务中需要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初学《会计学原理》不能从方法入学,而应该建立在概念与原理掌握的基础之上。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课堂接受知识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教师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便于因材施教。同时,教师的文化修养、学识品味、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显著的影响。

2 微课程引入《会计学原理》的切入点

微课程有别于微课与慕课。微课程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学生原有的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微课本质上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是教师课堂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仍然是现实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教育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型教学课件范畴。慕课(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因此,可以从“课件、课程、教学模式”三个核心词去对应把握微课、微课程与慕课的本质差异。此外,微课程是一种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来看,微课程更接近慕课。

2.1 形式“微”、内容“精”、效果“妙”——盘活课堂气氛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常面临着专业学习入门难的问题。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学生如何学好课程?这些都成为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话题。通常,该课程的标准课时为64节,包含的内容涉及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会计账户与科目、复试记账、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成本计算、账户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报表、会计规范与工作组织等。其课时长,内容多,教学效果循序渐进。所以,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微课程”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而始终应该以传统的课堂为依托,做“嵌入式”的补充和调剂。因此,在时间上,《会计学原理》的“微课程”应该控制在一般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以内,即每次课程时间为10~15分钟比较合适,因为时间“微”,因而,在内容设计上要精准控制,把握重点和难点,使微课程的主体鲜明、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微课程还要形式多样、结构紧凑、主体鲜明,巧妙的构成某一章节的“主体单位资源包”,能用课堂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恰到好处的激发起来,做活课堂。

传统教学与微课程二元结合的教学模式探析——以《会计学原理》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金属钠的性质》微课程制作及应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