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2)
2021-05-08 04:25
1.在新课导入中应用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地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微课作为一种动态性的视频资料,直观形象,画面动感性强,而且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微课创设情景,设疑引思,激趣导学。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幼儿在园发生“手、足、口病”并迅速漫延的过程制作成微课,直接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播放,通过对工作情景的创设,学生很容易便了解传染病是如何发生和漫延的,并会产生“为什么传染病会产生?为什么会传播感染?”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起到设疑引思、激趣导学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实训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应用
(1)利用微课创设幼儿园的工作场景。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社会实践性的模拟训练,实训操作教学要求在与实际工作等同的环境里进行。然而,许多中职学校由于受到设施不足等种种条件的制约,实训课大多数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学生无法去感知幼儿教师或保育人员的工作场景,实训操作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达到实训操作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构建幼儿园的工作场景。例如,在“儿童体温测量”项目的实训操作中,由于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体验,学生在模拟训练时往往只对“一抬二夹三抽四读数”这四个动作进行机械操的模练,“幼儿”这时便成了乖巧听话的“木头人”,这跟幼儿园的真实工作场景完全是相反的,这样实训出来的学生,往往到了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便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可通过微课把幼儿在接受测温时的种种真实反应呈现出来,让学生懂得在该种情景下教师的处理技巧,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
(2)利用微课示范演示实训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有些项目的操作训练是比较复杂的,这时,如果教师现场示范演示,一方面耗时比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很难全部记住,再者,如果班级人数多的往往有很多学生看不清,这样势必会影响实训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将项目的具体操作要点作分解,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随时观看,操作练习。例如,在“胸外心脏按压”项目的实训操作中,教师可将该操作分解为四个要点:①如何仰卧平放;②如何找准按压点;③如何按压;④如何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对整个过程的操作便了然于心,即使再不清楚,还可以重复播放学习,实训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中应用
课后及时地进行复习,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巩固记忆,同时也能起到加深理解、温故知新的作用。然而,让当下的中职学生对着课本或枯燥的习题来主动地进行复习,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把《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内容制作成为微课及时提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
[2]林秋雪.浅谈微课在中职中专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3(10)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4]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5]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
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