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处理好微课知识与学科系统知识的关系,内容组织与编排由易到难,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符合学生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
(2)建立奖惩机制
学校可以尝试把微课制作与教师的评优、晋升挂钩,设置“奖教金”,激励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学校还应建立微课审核机制,淘汰质量不过关的微课。
(3)共享整合优质微课
学校的师资配备并不均衡,让所有教师都制作微课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设计和资源浪费,微课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录制教学视频,在加强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内容和难度、课型设计更加完美,一位教师的讲解可以供全年级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我们还可以联合名校、名师,遴选教学基本功扎实、有心理学悟性、通晓网络环境下可视化教学特点、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担任微课程的设计者,甚至可以借助专业的教学产品设计团队,设计优质教学资源,并通过共享整合的方式使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学校。这样,既可以保证微课的优质高效,又能使教师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活动,增加对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关注和指导。
3. BYOD(学生自带技术设备入课堂)
微课要真正发挥效用,离不开硬件条件的支持,每位学生需持有一台信息终端。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学校的课余时间较为集中,难以在同一时间为每位学生提供学习终端;学校的办学经费也不足以为每一位学生购买学习终端。学生自带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提电脑、手机等进行微课的学习无疑是最佳方式。学生自带终端进课堂势必带来严峻的管理问题,学生是否具备自我约束力,能否自觉进行微课堂学习,而不是陷入漫游互联网、玩游戏、看视频、聊天中无法自拔,这需要出台相应的课堂终端使用规则,以及配套的微练习,检测学生微课学习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翻转课堂的构建设想
随着我校微课的应用普及,这种答疑式微课发挥作用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缺乏完整的机制,微课的作用难以真正得以发挥,如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的运用。被比尔?盖茨赞誉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3]的翻转课堂能给予我们新的思路。Knewton发布的一份名为《The State of digital education》的报告称,至2020年,98%的学习将实现翻转。这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4]将会引爆大量的教育实验,传统教育体制也可能在十年内逐步走向崩塌。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面对的。对于翻转课堂,“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结合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智慧,运用翻转课堂的精髓将技术与课程充分融合,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自定步调的、高效且有深度的学习。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即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作业、教师单独辅导等各种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的教学方式[5][6]。哈佛大学教授Eric Mazur认为,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第一步“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课堂上,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做知识传授。事实证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注定了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Eric Mazur认为,新技术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该把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上[7]。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 Robert Talbert 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积累,总结了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8],如图3所示。
许多人会简单地认为,翻转课堂就是“课前传授+课上内化”,却忽视了翻转课堂的两个标准:第一,在翻转课堂中,课前的知识传授需要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才算是完成了知识传授,进入知识内化阶段;第二,在课堂中,学生需要将当堂知识完全掌握内化,而不要把任务继续留到课下。如何达到这两个标准呢?根据翻转课堂实施的流程,可以得出三个关键点:微视频、课堂活动和学习环境。而这三个关键点的总体设计者便是教师。教师由原来讲台上的“圣人”和“演员”变成了“伙伴”和“导演”,教学视频的选择或制作、课堂活动的组织、学习环境的构建都由教师决定。因此,教师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重要了。学生在课前的学习决定了知识传授的效果,而承担传授任务的便是微视频,如何设计受学生欢迎的微视频是教育者需要特别重视的环节。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必然需要相应的学习环境的支撑,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作为学习中心的需求。翻转课堂通过对学习时间的重新分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步调控制各自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学习向学生的回归,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决定了翻转课堂知识内化的质量[9]。
2. 从微课到“微课程”
翻转课堂中的微课不再是碎片式答疑性质的教学视频,而是上升到课程高度——微课程,按学科知识树中的知识点来进行录制,以问题为导向,应用技术构建问题解决的情景和支架,学生在情景中开展个性化学习。我们先要对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和内容进行层次分析,开发学科的知识地图,把整个学科学习内容分解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微学习单元,每一个微学习单元由微课、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三部分组成,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学生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后,可以按照知识树的逻辑关系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知识树会告诉学生,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现在做到了哪一步,下一步你需要怎样做,让学生不再迷茫。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安排时间,在精通一个知识点后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3. 翻转课堂的操作方法
翻转课堂有三种操作方法。第一,家校翻转:学生在家看微课、做练习,到课堂上讨论;第二,校内翻转:第一次课在机房看微课,第二次课回到教室讨论;第三,课内翻转: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讨论。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都要在学校上晚自习,因此很适合“家校翻转”的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晚修期间进行微课的学习和微练习,第二天再到课堂中进行讨论或接受教师的辅导。学校还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内容选择不同的翻转方式,例如,信息技术学科或艺术学科就可以采取“课内翻转”的方式,前10分钟观看微课自学和做微练习,剩下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或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