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施学就是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展自己的课堂学习,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不再被动地跟在教学进度后追着老师学,而是主动地跑在教学进度表前学。通过微课平台来学习,是因教施学的好捷径。一堂讲评课前每个学生整理习题中的错题,通过教师所提供的微课进行学习,总结并记录未理解的内容,在讲评课中以自主提问、讨论研究的方式得到解决,不仅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性,而且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对自身认识的意识,实现了减负高效的教学目标。
当然,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一个好的微课加深了学生对考卷知识点的理解,粗制滥造的微课只会增加课堂的负担。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该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光关注视频上的效果,还应该考虑到讲评课中重难点的把握。只有教师抓住了某个值得追踪的教学重难点,研究其规律,用微课解决其疑难问题,才能使讲评教学改变被动局面。
(三)激活师生课堂互动性,达成“共生共长”新和谐
新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舞台,不再是教师独白、学生静听的课堂,课堂中的学生与教师都需要放飞自己的心智和创造力,共同学习、探究和创新知识。借助微课平台,教师不再嘶声力竭地讲评某一个题目,而投入更多时间与学生交流,从中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传统的教学中,讲评课总是因为教师的权威导致师生在课堂中的不平等,教师成为了答案的主宰者,问题的最终判决者,往往在交流中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微课的介入,可以不再让学生处于交流的边缘化,而是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平等、自由地位。如试卷中的语用题“温州市水利机关服务品牌形象标识”,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创意加以说明。教师通过微课的图像美与音乐美让学生了解了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思路,适当呈现变式的题目,最后提供了标准答案。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有学生在观赏之后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标准答案不够完善,整个水字采用的是飘逸流动的书法形式,可见温州水利机关对水利事业出于本心,符合自然之意。这一想法激活了课堂,也提供给教师备课的新思想-——不唯答案,同时也提醒了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熟悉讲评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可观可听的视频深化试题的内涵,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共生共长的新和谐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同步发展,教师的发展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借助微课,通过学生找到自己上课之前的漏洞,可以汇集众多学生的智慧丰富知识点的内涵,促使教师教学反思,在课中生成新的独到而鲜活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获得自己与学生思维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学生在比对微课中答题思路之后,在充分思考的空间里找到了表达自己答题思路的机会,不再满堂听、满堂记,真正实现师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的目的。
在讲评课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微课的“有限时空,无限创意”引导学生聚焦试题中的重难点,突显答疑解惑的功能,使讲评课承载更为丰富的知识含量,实现了讲评课的高效。在此,笔者希望更多的语文教师能精心制作讲评课微课程,以微课为辅,让讲评课挽着微课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钟显添.“微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07).
(冯旦红 浙江台州椒江洪家中学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