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创新实践(5)

2021-05-08 04:52

3.健全教学改革为关键,建成高效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第一,以教材体系立体化为先导,促进教学内容时代化。教学内容的“因时而进”,要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强调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科体系对理论逻辑、认知逻辑、生活逻辑的关注,提升教学内容的知识化增量的同时重视价值性,正确处理政治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灌输与内化的关系。第二,以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为中介,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公共化转型。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意识形态目的仅仅用意识形态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共识。“在教学方式方面需要将道德、法律、意识形态等作生活化处理,以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和主体生活结合起来。”[4]第三,以教学主体的理论自觉为根本,促进教学主体间性转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体性力量,教师要有言传身教、身心兼修、教学科研相长的主体自觉,处理好“教与学、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理论体系与专题要点、显性与隐性教学等内在关系。”[5]第四,以教学环境建设为重点,促进教学生态的“文化化”转型。通过植根于社会生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空间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制度文化环境的“规训”功能,发挥文化熏陶、文化育人的“文化力量”。

4.健全学科建设为基础,建成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体系

第一,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外部支持。在推动学科外部性条件、资源建设,解决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外部性问题,主要针对相关体制与政策的支持力度、社会文化心理气氛、学科态度与学科意识自觉等展开针对性条件支撑。第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内部化建设。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而言,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生产、知识应用体系科学化建设。应着重点推进学科组织机构、学科队伍、学术成果、课程教材等体系化建设,推动学科队伍素质的提高、学科学术方法的集聚、学科制度规范的形成,以高水平学科支撑体系推动教学体系水平提升。第三,建成建强高水平学科科研体系为教学体系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是学科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紧密结合”[6]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教材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队伍体系和体制机制体系的整体性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水平,将学科队伍科研成果运用于服务于教学体系之中,推动学术科研体系与教师教学体系的统一,以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和行动体系建构为中介,发挥专家、教师与学生三个主体作用,推动学生认知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教学与研究,2011(3):20-27.

 

[2][美]塔尔科特·帕森斯,尼尔·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M].刘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8.

 

[3]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R].教社科[2015]2号.

 

[4]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59-63.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创新实践(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唤醒家园意识提升生态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