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界近二十年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5)

2021-05-08 04:52

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学科视野来看,其包含政治学、中共党史、价值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理论,但目前从多学科视野研究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成果屈指可数。在今后中国党价值观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拓展学科视野,形成学科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注重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与党的价值观的政治性之间的有机结合。

(2)在整体性把握下凸显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阶段的价值观特征从当前的视角来看,经过95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但党的价值观凝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形成发展的历程是沿着一个怎样的历史轨迹,这值得学者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基于思想史的角度,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过去,才能深刻领悟其时下具有的重要内涵;只有对当下党的价值观有准确把握时,才能判断其未来的走向。

目前从特定历史阶段切入进去挖掘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成果尚为数不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及当下的新时期,这些重要时期党的价值观是什么,是怎样变迁和发展的,为什么形成今天的价值观,对这些问题要结合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资源、思想资源,进行纵深的拓展探索。

(3)突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当代走向研究任何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价值观都顺应了时代需要,每一时代的价值观都反映了自己时代的主题,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着历史性的作用,动态地承载并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21]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要对新的、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进行引领,得到人民的认同,也需要随着新的形势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并在现实中探寻新的理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具有现实解释力的依据,才能始终占据价值观的制高点。同时,党的价值观要观照当下社会现实,这是研究的根基,也是思考的出发点与归结点;但同时又要适当现实保持距离,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进行更深入、更根本的、具有一定超越性的思考与研究,展开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创造,为社会提供新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已经摆脱民族生存层面的危机,但要实现民族复兴层面的发展,更需要审慎的冷静思考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二者在思想渊源、理论基石、实践基础、价值目标等层面具有同质性。从发展历程上看,“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是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积淀而成的,它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22],更进一步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在社会领域的全面拓展,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深刻的思考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上的重大举措,其意义重大深远。应当说一种价值观必须具有思想活力、思想穿透力以及现实解释力,才能赢得民众的认同,这是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把握好价值观建设与思想、学术、现实的对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现实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当代走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7.

 

[2]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

 

[3]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国内学界近二十年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