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的理论思考(3)

2021-05-08 04:52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目标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6]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整合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大学生培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责任、有奉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习近平强调:“必须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17]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18]大学生是价值观确立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尊重主体地位,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关注大学生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创新教育渠道和途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方法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内容复杂,因此,要采用更好的方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实现更好的效果。第一,顶层设计法:“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强调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19]要有全局观念,深入调查研究,考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充分运用战略分析方法,明确的目标、重点,力求科学可行,保证前瞻性和预见性,善于根据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体系,系统思考和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与时俱进。第二,分工明确和协同配合相结合法:明确界定各机构或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理顺各机构或部门的关系,既要独立开展工作,又要协同配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不同机构和部门的配合和衔接,共同推进。第三,制度保障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基础,是决定因素。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全方位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习近平强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20]因此,制度制定要科学,要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第四,监督检查法:具有职权的机构或部门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监督检查,确保任务目标落实,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坚强保障。第五,考核评估法:教育成效如何,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来衡量。通过考核评估,肯定成绩,查找问题的关键。调动和激励相关机构或部门以及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内容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模式、知识结构、制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和自我教育体系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包括知识传授模式和活动教育模式。知识传授模式是指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活动教育模式是指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训练其能力。第二,知识结构。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深刻而丰富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以及社会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强化学生爱国爱党,坚定政治立场;崇尚学术,探求真知;诚信为人,道德情操高尚;和谐友善、释放社会正能量。第三,制度体系。制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行为规范。包括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具体的教育机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行为,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第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重要因素。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专兼结合等方式,坚持内部培养为主,以外部引进为辅的原则,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第五,自我教育体系。自我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按照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受教育者能够按照教育者的要求,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通过自我教育,增强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服务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教育形式来实现。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的理论思考(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手机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理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