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OC教学探微(2)

2021-05-08 04:54

一、关于“慕课”的初步认识

1.何为“慕课”

2.“慕课”的产生原因

“慕课”可以说是当代教育历程中社会经济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开放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以及师生“教学相长”元素的多种互促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和依据:其一,市场经济利益导向的促使。众所周知,2008 年的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相应的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随之匮乏和减产,“以美国为例,公立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州政府提供,但2008 年以来投入不断下降。2012全年,美国44 个州出现财政赤字,州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投入平均进一步下降7.5%。”[2] 而“慕课”自身所具备的经济节约的低成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教育资金压力。当然,也不乏一部分开发商和运营商借机“风投”,使“慕课”平台的运行和发展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其二,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推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成长壮大,推动了教育领域中相关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方法的变革和发展,可以说,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大数据为支撑,“手掌”学习模式为启发,使得“慕课”能够得以产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强速度、宽范围、高效率的运营和实践成为必要和可能;其三,大学教育开放多元的引导。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与之相应的“教育全球化”也不能置身其外。由此,西方主要国家为了占领教育制高点,纷纷启动教育国际化战略,各国大学教育呈现了开放多元的情景。“慕课”教学的跨地区、跨国界的优势,为一些国家所提倡的在网络的、虚拟的、开放的空间构筑开放多元的“全球大学”提供了优良条件和平台。此外,“慕课”可以实现受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大众化,是“全民教育”时代下的应时产物;其四,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推动。自古以来,教师担任着“传”“授”“解”的重任,通常在教学中处于“导演”“主角”的地位,而当今时代,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显著提升,而且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显然会增加学习的效果。因此,各界在探究、寻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渠道。“慕课”平台正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自主的学习平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适应构筑新型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要求和理念。

3.“慕课”的基本特征

针对“慕课”概念自身、产生因素以及运行发展,结合“思修”慕课教学课程的试点与实施,“思修”慕课教学具有“广泛性”“开放性”“自主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其一,广泛性。规模之大、涉及面广是“慕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思修”“慕课”教学涉及网络技术者、艺术设计者、广大教育者等,譬如,由复旦大学牵头设计开发的“思修”慕课混合式共享课平台,其涉及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0所高校、23名教师参与跨校联合共建,可见,“思修”慕课是群策群力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二,开放性。“思修”慕课的学习资源是开放的,可谓“有教无类”,凡是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的人群均可以参与学习,而且课程内容不受地域、国界的限制,涉及世界各国的知识和文化,充分凸显其开放性;其三,自主性。“思修”慕课的时间、空间灵活方便,为学习者自主性、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自主选择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就相关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此外,从教师角度来讲,也体现了“慕课”的自主性特点,教学组织者可以灵活机动安排时间等对每个学习者在学习中认知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个性化评价和指导;其四,多样性。宏观来讲,“思修”慕课由专家老师进行专题性讲解,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多样,涵盖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等各种问题。当然,从“慕课”自身的微观角度来讲,“慕课”平台涉及课程学习、作业考试、论坛区、学习资料等多样化层面的内容和方式,可以集学习、娱乐以及课外拓展于一体化。

二、“思修”慕课教学现状分析

关于“慕课”的推广和发展,学术界和教育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方持乐观态度,认为“慕课”是教育资源的优良转型,日后将成为教育的主流形式,我们应大力提倡;另一方持怀疑态度,认为“慕课”是西方“软实力”的阴谋骗局,我们要积极抵抗;还有人持观望态度,认为“慕课”必将是昙花一现。在此,结合“思修”慕课教学的现状,辩证、客观分析慕课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OC教学探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三维启示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