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营造价值观教育的生态系统,建立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这是西方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经验。大学是一个“大熔炉”,处处都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场所,其中都渗透着价值观教育。西方大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自我教育与群体教育,塑造大学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机制和浓厚氛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西方大学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价值观教育更是如此。虽然强调个体的价值,西方教育也特别重视群体活动,主张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实现共同成长。西方大学本身是一个有机系统,经过几百年的不断优化之后,这一系统的每个方面都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从而也形成了价值观教育的顺畅机制和文化氛围。从课堂到校园活动,从教授到职员,从大学到社区,从校园到国家,每个方面都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大的价值观教育的气场。
参考文献
[1][6][美]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科南特导言”,56.
[2]A Crucible Moment: College Learning and Democracy’s Future[EB/OL].http://www.aacu.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crucible/Crucible_508F.pdf.
[3]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dvancing Civic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in Democracy:A Road Map and Call to Action[EB/OL].http://www.ed.gov.
[4]Clodagh Harris (2010) Active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nd Service-Learning in the Postgraduate Classroom[J].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2010(6):3,227-243.
[5][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23.
[7][英]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57.
[8]刘寿堂.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资源问题初探——以英国公民教育中的校园律师制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