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定位
“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体现的是“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具有强烈的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谙意识形态在治国理政战略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首先,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来看,意识形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立国之魂,是阶级意志的思想表达。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那如何借助思想手段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呢?马克思主义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意识形态传播,以获得本阶级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同、信仰和忠诚。“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统一的意识形态作为指引,那么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因缺乏动力和方向而杂乱无序。”[3]其次,从国家战略目标的全局来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因此,“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5]
2.两个巩固: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任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力量的源泉。“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完成这“两个巩固”的战略任务,正是我们筑牢精神长城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铸魂工程的重要内容。首先,“两个巩固”是我们立党立国、治党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发展规律,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作为排除其他思想干扰,稳定人心,统一行动,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其次,“两个巩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7]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正是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感召力和聚合功能,使我党能够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最后,实现“两个巩固”,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重要遵循。
3.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原则
“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8]首先,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抵制、消除“否定党的领导和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想。显然,那种否定党的领导,取消人民民主专政,鼓吹西方的“宪政民主”的言论本质上都是背离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原则的,必须给予坚决地的抵制和反对。其次,坚持人民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9]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导向。因此,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是既是做好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
4.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方针
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0]首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美国学者安东尼·奥罗姆认为:“国家建设的目标正是确立和维持一套共同信仰。”[11]毫无疑问,“一个社会要是没有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1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其所推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无疑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发挥着价值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因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自觉传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充分发挥好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只有弘扬主旋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思想才有主心骨,才能在多元化中立主导,在多样化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其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体现时代性,突出典型性。要不断发现、挖掘、总结和宣传报道各类典型和先进感人事迹,发挥典型的标杆作用。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等典型报道,对弘扬正气、集聚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着眼于培育壮大社会主流价值,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