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写人聚焦动作———《理想的风筝》教什么,怎么教(3)

2021-05-08 04:57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二是板书“撒脱”,结合“故意”,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我在黑板上故意只板书“撒脱”,问学生:“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老师只独独写下这个词?”由此引导学生聚焦刘老师的“故意”,深入体会其不向命运低头,像常人一样,甚至超越常人的顽强生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因为,即使常人放风筝也不会故意撒脱放手的。

三是基于学情,指导朗读。在学生自主朗读的基础上,重点读好“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这句话。动作描写要读出连贯,一口气,不能断,读出抑扬顿挫。此处相机点出动作描写的特点—— 一连串动作的描写对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显得水到渠成,不着痕迹。对于刘老师喊的话,教师更要示范,想象在空旷的原野刘老师会怎么喊,此处不能实读,只能“虚”喊,拉长“管”和“来”,就能读出刘老师的自信、乐观、开心、得意、满足。

明白了教什么固然重要,怎么教?为谁教?也是不容忽视的策略和理念。与其面面俱到,盲目求全,不如聚焦重点,精耕细作。此时,再和前面的“转”字描写前后勾连比较,相信学生定会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四、判断环境描写的好处

教学最后一个板块,则应像写文章一样,追求“凤头豹尾”的效果。直接跳到课文开头,让学生比较判断,去掉开头景物描写,行不行?写人的文章直接从“刘老师个子不高……”开始,行不行?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开头“柳枝”“连翘花”“风筝”的景物描写,因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个个显得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这点和刘老师最像。由此得出结论,这样的开头,除了能引起下文,更能凸显王国维先生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原来,作者是在借景抒情。当然,有人说“春天又到了”单独成段,一个“又”字都能突出作者的思念之情。这些都不错,只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特点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关注写人聚焦动作———《理想的风筝》教什么,怎么教(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分析高中化学课堂探究实验与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