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音乐审美偏差及矫治策略(3)

2012-08-27 14:50

3普及民族乐器学习,丰富民乐文化感悟。

了解和接触中国民族音乐有很多种途径,除了人声以外,乐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载体、工具,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也是调动学习、了解民族音乐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出现了七十多种乐器。埙、编钟、古琴、琵琶、竹笛、古筝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乐器大三弦、马头琴、胡琴、口弦、芦笙、葫芦丝这些无不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光芒,这些乐器真可谓是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外国的音乐爱好者能不远万里,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学习我们的民族乐器,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青少年难道没有继承这些文明的责任吗?

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其中不乏制作简单、易学易奏的乐器,通过对这些乐器的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更快地进入音乐本体,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特性和魅力,而且能既解决因民族音乐年代久远而产生的陌生感,有避免了单一理论教学的抽象感、枯燥感。

马克思说:“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没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就没有立足之地。”被称为音乐之父的巴赫、乐圣贝多芬、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无一不是把自己根植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中。我国著名词作家阎肃老师在观看了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民歌盛典”后谦虚地说:“我是到这儿来朝圣的,因为我的创作之源就是来自这些原始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此外,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如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也都是建立在本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思想,这些都可以从民族音乐中找到他们的缩影。不言而喻,传统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民族音乐教育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生动而有效的途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让我们给城市的孩子看看歌声中和音响中的匈牙利!让他们感到祖国这个字眼不是他们歌唱那些少数空洞的、陈词滥调,而是轻松活泼的生活……”。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让民族音乐植根学生心灵,在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判断力。


中学生音乐审美偏差及矫治策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