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快乐翱翔(2)
2012-08-27 23:1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之师。要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善于从细小的东西发现问题,使他们在人生之旅中,每一步都能得到父母师长的及时指点。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的变化,常会带来心理的变化。父母应直接(而不是回避)跟他(她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以减少他(她)内心的恐慌和心理压力。学生考试失利,常常遭到父母的斥责或打骂。打骂是一种教育方式,却是一种糟糕的教育方式。首先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处在这样的年龄阶段,出现失误是难免的。自古考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其次对失误要引起重视。失误是知识缺陷的大暴露,说明孩子对某一知识点、某一问题、某一计算过程或概念一知半解,补上这一课,亡羊补牢,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摔跤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摔过跤的地方又摔了跤。其三,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开导教育。什么是适当的,因人而异。对一个一向民主、和蔼的家长,偶尔拍个巴掌是适当的。对于打骂已成家常便饭的孩子,可能几句鼓励性的话胜过拳头加大棒。家长师长不要太吝啬,孩子毕竟是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对那些自认为一无是处的孩子更为必要。
2、别忘了跟孩子讲故事。
不要以为只有幼儿喜欢听故事,其实小学高年级同学甚至中学生同样爱听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一堂课,一段说教,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头,就更能吸引人。当然,故事的内容和思想性要健康,,且要有一定的水准。一,要有一定深度,要幽默,富有智慧。二,结合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有机部分。如学习《黄继光》,将上甘岭战役背景用故事情节叙述;学习《三味书屋》,可以讲述“少年鲁迅”的故事;学习《和时间赛跑》可以讲述雷锋在学习上“挤”“钻”的“钉子”精神故事……这样,既让学生品尝到一种趣味性,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三,要有针对性,褒贬适当,暗含讽喻劝戒。在你的讲述中,不知不觉就将孩子领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千姿百态,五彩纷呈,流连忘返。学生原认为枯燥、乏味的东西,现在却感到津津有味,产生探究的欲望,你便离成功不远了。 3、直观的东西,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幼儿教师教孩子认识“火箭”时,不是先教概念,而是先画出一节火箭,拿出一个模型,问他们认不认识,然后才告诉他们这是火箭,是如何造的,有什么用途。这便是直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渐渐被他们的老师所弃。其实我国古代的荀子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都十分重视直观教学。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里的“闻”“见”强调的就是直观作用。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不平衡,加上知识面窄,阅历浅,有很多东西,光是照本宣科,不借助他们的现有的知识、经验,不借助具体的景物、情境,所学知识印象就不会深刻,有必要在教学中坚持直观性原则。有份家庭教育期刊登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花钱不知赚钱难。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趁停水停电之机,让他到一里开外的河里去挑水。每担水付酬一元,并通过此种方式让他赚够秋季上学的费用。身居闹市,从未摸过扁担的孩子,挑着空桶去感觉还挺新鲜的,等挑了一担回来,就再也不敢去挑第二担了。父亲说:“钱好不好赚?”孩子默然。从这以后,他再也随便乱花一分钱了。
我在叫《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有意识引导学生分组改编为独幕剧,编排好的在全班表演。学生感到很新奇,学习积极性很高,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事实证明,这种教学不但新颖,而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人物性格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将人物对话多的课文设计分角色朗读,如《惊弓之鸟》,学生读中加上惟妙惟肖的表演,不时引起大家捧腹大笑,很轻松地就把学生引入了教学的情境之中。
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快乐翱翔(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