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2)
2012-08-27 23:24
二、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的现实演绎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年龄、资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始终遵守教师工作基本守则,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能够上好一节同行和学生都满意的高质量的课,是考察一个教师的师德状况与专业教学技能的最基本方面。
而要真正上好一节课,意味着教师上课要提前到达课堂做好准备,不迟到、不早退;上课前的备课工作要充分、教学内容丰富具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上课期间所准备的教学文件要完整、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大纲、讲义等,无一缺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管理要驾驭自如,既有轻松愉悦的时候、也有紧张思考的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你所设计的教学“梦空间”,以个人的情感魅力与学术魅力征服学生。因此,把每一节课上好,这本身就是最朴实最纯粹的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良好师德的表现。 假若,我们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那么,“严处就当严”的理念既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同时也通过教师的作为辐射给学生了,也使学生得到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不少新生入学后像气球一样程度快慢地漏气了,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原因有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在高中期间或者通过师兄姐等渠道了解了在国内,上大学后一般没有多大压力就可以得到一张文凭。而且,他们认为大学管理似乎是不严格的,任课老师似乎是从不点名的,上完课就消失了。无疑,当前大学确实存在这些情况,因为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认为学生都成人了,点名的做法似乎是不大尊重学生的体现,有些老师还会担心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而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上课点名是体现自己没有教学水平,是贬低自己声誉的变现等等。其实,上好每一节课,不但体现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包括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恰当管理。对于一些学习部自觉的学生,即使老师授课精彩,但也会因为课堂管理不严格,一定程度上给与部分学生逃课的空间,甚至逐渐形成懒散松懈、不求上进的不良风气。
诚然,师德修养过程中,自爱自强,注意在细微处加强自我修养,是获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前提,也是真正做到严处就当严的情感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确实,在教师生涯中,每一位教师首先应该懂得自爱,自爱本身就是师德修养的重要范畴。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作为人民教师,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教师应该做到自觉在教育工作,包括生活中注重细节性问题,这些细节处,是生活的真实演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靠自己点滴修行。当然,积点滴以成江河,请相信,总有把自己锤炼成为大师的一天。
此外,“爱在细微处”,也包括另一层面的内涵:即表现在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热爱学生,注重在细微处给予学生爱的滋润,这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范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热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为了克服因为思政大课堂合班上课而造成的难以与更多学生沟通交流的缺陷,笔者多年前就为学生开通了QQ聊天和个人空间,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开展更多思想交流和心理辅导,给予学生解答思想认识问题和心理困惑问题。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对于授课内容的设计始终与时俱进:不但与教材的更新俱进、与国际、国家社会发展现状俱进、与国际、国家的重大形势与政策俱进,更是与学生的即时思想动态俱进,乐于与学生交流、分享学生的快乐和尽力排解承担学生的担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在校生活的真实故事、新鲜事件等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因此,为了爱在细微处、为了学生思想有更好的成长和进步,作为思政课老师,面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教育对象,皆能做到每学期自觉更新诠释理论的教学案例。
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