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本革命”提倡的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是从分组学习、分层预习、交流展示、渗透德育四个方面来精心设计,打造生本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本课堂 分组学习 分层预习 交流展示 渗透德育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生本教育”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即教皈依学。教育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才具有生命力,这是生本教育全部方法论的根本。如何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支持下,我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精心设计,以打造生本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一、分组学习
分组学习是打造生本课堂的前提。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二、分层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话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获得成功,不然就会失败。针对语文教学,我一般分四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掌握生字、生词、作家、作品,了解文章背景。
第二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三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四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会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注意状态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交流展示
践行生本革命 提高学习效果
2012-08-27 23:26
践行生本革命 提高学习效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