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良好的课堂导入,能提示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信息技术课课时量极少,学生应该珍惜这难得的一堂课,教师更应该努力让学生的这种期待得到价值体现。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学习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三)巧妙的课堂导入,能为知识传授做好铺垫,建立新旧知识关联。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讲求知识连贯性。部分学生认为听不懂,所以做不好或者干脆不做了,造成知识脱节,再加上课与课的间隔时间长,在上新课前可能已经没有印象或已想不起上节课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该学科产生“敬而远之”的心态。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承上启下”,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达到以旧引新的作用,从而减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的思维障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步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索当中。有了好的开始,学生的自信心足了,参与课堂的热情也会提高。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心态自然会不断改善,从而增强课堂效果。
(四)恰当的课堂导入,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们常会抱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太少,很难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其实很多时候沟通的方法更重要,既然我们没有足够多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就更要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从课堂的开始就下足功夫。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身心放松,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有兴趣去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