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不可成为教学评比活动的唯一形式(2)
2012-11-28 23:07
三、说课作为教学评比活动唯一形式的不利影响和弊端
说课虽然能够体现出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与课堂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但无论其多么完美,只是备课的延伸和深化,仅仅限于“说”的层面而已。就像我们建一座楼,设计再完美,最后的建筑质量和效果还是要靠施工队施工的效果决定;也像我们要全面考察、评价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察其行的道理一样,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能力的展示最终还是要靠课堂来体现。因此,如果说课作为教学评比的唯一形式和手段,不仅有失偏颇,长期下去还将产生很多弊端,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内容的缺项导致评比结果的含金量低,说服力不强。从说课的特点与课堂评价内容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将说课作为教学评比活动唯一形式,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说课时,由于没有学生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探究学习的深度等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无从体现,课堂效果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单一形式所形成的评价体系,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深受质疑,让人难以信服。
2、对教育教学的不正确导向。教师的教学活动最终要靠课堂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劳动成果更多的是体现在课堂上。教学评比活动不仅与教师的名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们个人价值的体现。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易行的特点,说课备受各级组织者的青睐,因而各种名目与层次的教学评比活动也就经常举办。凭着一次二十分钟成功的、没有教学对象的说课而一举成名、登堂入室、甚至身价倍增者屡见不鲜,真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课成名天下知”。由此对教师以片面、浮躁、功利的导向,将教师的关注点引向课堂之外、学生之外,助长争名争利、弄虚作假的风气。教育,需要的是一份细心、耐心、平常心。
3、对教育本质要求的背离,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教书育人。说课活动中由于缺少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师课堂上的育人环节考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更为严重的是,当教师的关注点不在课堂、不在学生的时候;当追名逐利、弄虚作假在教师队伍中成为风气的时候,这不仅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可以说是对教育本质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应该进行对照反思之处。
4、对于培养青年教师不利,对多数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教师不公。说课评教过程中年轻教师往往靠其在网络运用、课件制作、普通话运用等方面独特的优势较容易取得好的名次和成绩。在职业院校教学评比中,由于专业、学科繁多,评委更多为跨学科的人员(高级别的评比则大多为行政领导)组成,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课件的质量、普通话的运用水平、个人的形象等表面因素,所以年轻人这些方面所占的优势就更加突出。尽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讲,这种评比的含金量不高,但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他们不仅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会在成绩目前沾沾自喜,甚至以此轻视那些默默无闻、扎实工作的老教师。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教书犹如耕作,需苦心经营,慢功出细活;教育是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与虚名。
一次说课的成功只能证明其在这堂课的设计方面成功,只能代表教师某一方面的能力,绝不代表也不等于这位教师的全部才学。说课,只能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或是一个环节(且不是主要环节),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优势,但决不能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如同铁、锌等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但我们绝不可直接食用这些金属物质一样,用说课作为教学评比活动唯一的形式和手段过于简单化、功利化,不仅极易挫伤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说课—不可成为教学评比活动的唯一形式。
作者:邱继红,女,46岁 讲师 工作单位:枣庄职业学院
通讯地址:枣庄市新城区祁连山中路 邮编:277800 联系电话:13563209756
参考文献:
《如何说课》方贤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堂课,王永《人民教育》2004年第11期
3、《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周晓华,《新课程(上)》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