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变模式,大胆表现
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是以灌输、模仿为主,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孩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体。它忽略了幼儿的情感和态度,这种模仿如同如来佛的手心,孩子们无论如何也走不出来,它限制了孩子的需求,泯灭了孩子的想象和创造性,背离了《纲要》的精神,导致孩子生机勃勃的积极主动精神受到压抑。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由此,我对过去的歌唱模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宜的新模式,注重歌唱学习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以幼儿在歌唱中情感和体验,采用了新型的歌唱教学模式:预知学习----情境表演----示图形谱----(读)----感受歌曲----学唱歌曲----情感交流----创编动作----歌曲改编。这种教育新要求取代了单纯示范、讲解、模仿,强调老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注重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去真正理解歌词,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孩子们渴望充分表达时,他们就会去探索、创造,这时老师再加以适当帮助指导。如《勤快人和懒惰人》这首歌曲诙谐、活泼,来源于幼儿生活,适合幼儿的需求。我在教幼儿演唱前,先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熟悉歌曲旋律,并让孩子回家,观察妈妈或奶奶在厨房里做什么,把它画下来,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交流讨论。
许多音乐家都提出:把音乐还给音乐教育。因为,音乐首先是一种声音的在时间中展现,通过听觉引起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于是,在组织幼儿学唱歌曲活动中,我注重训练幼儿的听觉。1、听听(感受歌曲)。(1)第一遍听赏:播放VCD,让幼儿说说歌曲的名称,听懂了什么。(2)第二遍听赏,教师随伴奏演唱并作体态律动,请幼儿试着跟上来。(3)第三遍听赏,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打节奏,边小声哼唱。唱完后,让幼儿说说已学会了哪一句?并唱一唱。2、唱唱。教师第四遍随伴奏曲演唱后,让幼儿随音乐大胆学唱,然后请个别幼儿唱出新学的句子。幼儿通过反复倾听歌曲及同伴间演唱,幼儿的学唱主动权握在手足。3、想想(情感交流)。说说这首歌曲主要描述什么?4、演演(动作表现)。启发幼儿边唱边大胆地用各种体态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情感和体验,并从表演中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形成爱劳动的品德。
在组织幼儿改编歌词时,我先在语言课,让幼儿小组合作创编儿歌“勤快人”比赛,幼儿个个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有的编田野的,有的编值日的,有的编园丁的。已编好的幼儿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我们编好了,让我和汤欣楠来朗诵,好吗?”对幼儿大胆的创造成品,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起更大的创造欲望。这样,启示幼儿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时,他们就把自己画的、知道的“勤快人和懒惰人”在其它地方做的事情也编进歌曲,并让老师弹琴试一试节奏与歌词能否相连,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罗列了很多“勤快人和懒惰人”的表现。第一遍试唱后,孩子们立即发现有的句子太长了,与乐曲不配;有的句子不通顺,唱着不顺畅。如:创编值日的,唱到“有的擦桌子”时,有个小朋友立即说“老师还可以唱“有的擦桌”。集体个性后,第二次唱,效果不错,每句歌词都能与乐曲、节奏相协调。有的孩子提议:在歌词旁边配上画,我看着配画就能很快地唱出歌词。这一提议得到全体的一致赞同,说画就画。果然,孩子们看着配画的歌词,唱词时顺畅多了,还加上形象的动作及用身体乐器来表现快慢节奏。大家惟妙惟俏地表演着,声情并茂演唱。
四、正面激励,增强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歌唱学习的积极性。在歌唱教学中,幼儿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幼儿能轻松地学会一首歌,上课抢着表现;有的幼儿虽能积极参与活动,但请起来唱时,要不走调、要不忘记歌词;有的幼儿胆小,从来不敢主动举手,一见到老师询问的目光,就紧张地躲闪,在被提问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么怯生生地望着你,要么声音小得像蚊子。因此,老师必须深入幼儿,接近幼儿,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最近发展区”,便于根据幼儿特点和个体差异,多层次指导,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再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歌唱氛围,如“小歌星”、“卡拉OK”,让每个幼儿都想唱、敢唱、喜欢唱、有机会唱。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适当赞赏,使之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在自信中歌唱。
《纲要》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关注个别差异,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培养。”以往我们在幼儿的歌唱教育中,老师偏爱那些模仿能力强,很会领悟教师意图的幼儿,把他们归为能力强的艺术类,而一些所谓“能力差”的幼儿,老师总认为他们是很难“开窍”的,应听之任之,放手不管了,随着时间推移散发出的是一群学样式的幼儿或什么也不敢表现的孩子。所以,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参与歌唱活动,但由于他的节奏感较差、胆子小,他每次演唱时,都会走调、不顺畅,声音小,效果较不理想,但是,我不排斥他、不拿他来与节奏感强的小朋友相比,而是主动采取接纳、信任的态度,表扬他那认真学习的态度劲,激发他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歌唱给他带来的愉悦感,克服想强调标准化要求的倾向。这样,不但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而且他的胆子慢慢大了,能主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对其他活动的参与热情也有所增强。
总之,兴趣是幼儿学习歌唱活动的前提,自信使幼儿歌唱得更快更好,我们在教学中应多一些踏实的作风,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重视歌唱教育过程,让幼儿在趣味的歌唱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认识音乐的美,喜欢音乐的美,实现歌唱教学的真正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