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两次转换(3)

2021-05-13 10:08

音乐符号的参照物是一个包含角色、情境、情节的事件,玩参照物就是把具有角色、情境、情节的事件玩得逼真。如果这一事件是一个游戏,那么真实地玩这一游戏;如果这一事件是一个故事,那么真实地展现这一故事的人物、情境、情节。只要教师能带领幼儿身临其境,再促使幼儿情不自禁,那么玩参照物的目标就实现了。

(二)玩参照物的规限

音乐参照物是一个事件性的内容,由视觉、运动觉、语言等符号联合构成,离不开每一种符号但又不是具体的一种符号,好比树林由树木构成,但单独一棵树并非树林,玩参照物的音乐教学方式最大的误区是教师被每一棵树吸引而忽略整片树林。教师带领幼儿沉浸于单个的视觉、运动觉符号出不来,表现为不把图谱教会或不把动作教会或不把游戏规则教会誓不罢休的教学状态。结果反反复复做同一件事,与幼儿注意力只能维持几分钟的年龄特点相悖。鉴于此,我们提出玩参照物的两个规限。

规限一:在玩整合了多种符号的参照物的过程中,包括视觉、运动觉、语言等符号的每种符号停留时间为2—3遍音乐。例如,教师用身体动作表演音乐内容后,幼儿需要学习身体动作,这时就是运动觉符号单个停留的时间。教师无论采用何种策略引导幼儿进入身体动作学习,最终的结果是幼儿完整地跟着音乐学习身体动作的遍数以2遍为佳,至多3遍。同理,当呈现图谱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句段结构时,教师无论用何种策略,带领幼儿跟着图谱学习音乐的遍数也应以2遍为佳,至多3遍。

规限二:参照物是一个整合了角色、情境、情节的事件,鲜活的生活特性决定了它的核心特征是情感性,不具备身临其境、情不自禁等情感内涵的玩,就不属于玩音乐参照物的范畴。所以,在玩音乐参照物过程中,无论是建构的参照物本身还是玩的方式,它们的目标都应指向激发幼儿的情感。

(三)玩参照物的原则

音乐教学的过程即玩参照物的过程,为了避免为玩而玩、低经验重复地玩、疯玩等现象,玩参照物须符合以下三个教学性原则。

第一,音乐教学过程是玩参照物明线与学音乐关键经验暗线齐头并进的过程。事件性的参照物是依据音乐表现特征为幼儿挖掘出来的内容,事件的主人翁往往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动画片主角、生活环境中普通人,事件的情节根据幼儿生活经验水平展开,事件的情境基于幼儿生活情境设置,所以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参照物才能真正地吸引幼儿。鉴于此,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明线是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熟悉、用身体动作演绎这一事件,让幼儿情不自禁地进入事件,成为事件中的角色,从而努力做好角色,其实质是启动幼儿的无意注意进行音乐学习。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暗线是教师所有的示范表演具有音乐性,无论是身体动作示范还是歌曲范唱,教师的表演达到音乐性标准,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幼儿能否获得音乐关键经验的要点之一。只有当教师的示范具有音乐性时,教师才有可能有效地评价与指导幼儿的音乐学习。明线与暗线齐头并进表现为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与评价,从语言或表面上分析是指向让幼儿逼真扮演事件中角色或真切进入事件情境,但实质是指向幼儿随音乐表演的目标上。

第二,转译符号的难度落人幼儿最近发展区。音乐符号本身不在幼儿最近发展区,所以需要转译成语言、视觉、运动觉等艺术符号,从而容易被幼儿接受与理解(落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语言、视觉、运动觉等艺术符号的难度也高出幼儿最近发展区,那么转译或找参照物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是运动觉符号最容易超出幼儿最近发展区,教师对什么类型的动作幼儿最容易或最难学、什么频率的动作幼儿最容易或最难学、什么速度的动作幼儿最容易或最难学等问题缺少思考,结果很容易出现幼儿一离座位做动作课堂秩序就崩溃的情形,这是教师提供的身体动作难度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典型表现。

第三,提供有量保质的师幼、幼幼互动机会。互动的数量与质量是检验幼儿是否主动学习的重要指标。教学过程幼儿玩参照物、教学结果幼儿能自如表演音乐,这样的教学一定具备情感性与探究性两大特征,而激发幼儿情感、引导幼儿探究的条件就是互动。

五、结语

幼儿园音乐教学须经历两次转换。第一次转换在静态的教学设计环节完成,要求把音响性(听觉性)的音乐符号转换成视觉化的艺术符号。这是一种知识形态的转换,其实质是为音乐符号寻找参照物,用PCK的术语来说,即是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知识进行幼儿化表征。第一次转换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音乐素养,不能准确理解、分析音乐作品是不可能完成这种转换的。第二次转换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要求把教学的关注点由教转向学,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换,其实质是引导幼儿玩参照物。第二次转换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教育素养,不能以幼儿为主体、无法与幼儿有效互动的教师很难完成这种转换。据此,我们可以把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定义再次修正为如下公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l]J.Scott Goble. Perspectives on Practice:A Pragmatic Comparison of the Praxial Philosophies of David Elliott and Thomas Regelski[EB/OL].http://education.nyu.edu/music/mayday/maydaygroup/index.htm,2014 -1-3.

[2][14]Elliott,David J.Music Matter: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61,61.

[3]Brophy,Tim. From science to Aesthetics: Tracing the Role of Music in America´s Public School [J].MUSE7403-Survey and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1992,(10).

[4]McCarthy,Marie. United States, and Goble, Scott, Canada: The Praxial Philosoph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A].ln P.Alperson(ed.).What is music?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usic[C].New York:Haven Press,1987:231.

[5]Sparshott,Francis. Aesthetics of music: Limits and Grounds[A].ln P.Alperson(ed.).What is music?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usic[C].New York:Haven Press,1987:99.

[6]Alperson,Philip. What Should One Expect from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J].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1991,(25).

[7]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两次转换(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父母参与的现状及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预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