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有”好教师践行真爱行为(2)
2021-05-13 10:24
有宽厚的仁爱之心是成为好教师的根本保障,只有充满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始终保持对教育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尊重、关爱和包容学生,才能使教育事业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四有”与践行真爱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好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多与同学们接触,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和观察学生,实施真爱行为,这样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好教师。
(一)要帮助同学们立“大志”
大志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任、认同和追求,是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具体表现。大志就是要胸怀祖国、胸怀社会、胸怀远方;大志就是要有胸怀天下的气魄、改造社会的勇气、把舵历史航向的自信;大志就是要思人之不敢思、发人之未曾发,引领时代之风;大志就是要有不拘小节、不畏挑战、迎难而上的人生志向和态度。只有胸怀大志的同学,才有精神源动力,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抵御不良风气的勇气。每一位同学均有自己的梦想,鼓励同学们追梦,实现人生的理想,从大志出发,才能引导同学们自觉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才能形成蒸蒸日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当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有大志,充满正能量,那么就会带动整个集体积极向上,如我院2013级交通1班,班级荣誉硕果累累,同学们的明天也会更加辉煌。小到一个宿舍,大到一所大学,都需要有志青年的带动,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志青年,帮助同学们立大志,并践行之。
(二)要对同学们有真爱之心
仁爱之心是从教的基本保障,好教师更要有真爱。刚成年的大学生希望被父母和老师作为成年人来看待,希望得到尊重,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有兼职的经历,好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出发,多聆听、多鼓励,以仁爱之心去包容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的阶段性想法和做法,要从其独特的个体出发,从其精神及情感出发,以助长其个体责任感为宗旨,真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是主动学习者,也有少部分是被动学习者,表现为对专业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应付思想严重,平时作业抄袭其他同学,挂科的往往都是这部分同学。教师应该多关注这部分边缘同学,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学习难度及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拉近同学们的专业情感最好的环节,所以,好教师要多多指导同学们,鼓励其独立动手完成相关实验,并积极思索和实验相关知识,达到理论实践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要培养同学们的专业思维及创新意识
目前大学生的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增强,然而由于他们的知识面宽度不够,知识的吸收是独立的,出现“见树不见森林”的现象。而目前对卓越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
老师们最津津乐道的是自己的学生工作做的如何出色,然后再总结如何培养更出色的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最具竞争力的学生是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佼佼者。因此,对学生的真爱行为,要表现在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上。要侧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有专业的宽视角及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耐心,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侧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我校一直以来都积极推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并专门成立开放实验室项目。各院每年都拿出经费支持创新创业项目,目的均是让同学们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所长,积极主动地学习、钻研相关项目。但这些对没有任何项目开发经验的同学们来说,任何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技术、人员组织及合作的挑战,因此需要指导老师从调研、立项、方案讨论、元器件采购、反复更改方案、文档修改、结项汇报等环节加以指导,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同学们经过系统化训练后,在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这些过程,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要在思想、觉悟上自我提高
对学生的真爱行为,也是抚育自身情感及精神成长的行为。因为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行为,教师也要在思想、觉悟上自我提高,要加强理论学习及精神文明相关知识及修养的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责任意识的培养。“育人”的基础是教师自身的优良作风能够赢得学生的赞赏,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和模仿。
做“四有”好教师践行真爱行为(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