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校园意见领袖为抓手,深入推进校园舆情监测及引导工作
校园意见领袖“粉丝团”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有内涵的微博内容及博主的威信与人气。出于内心的喜爱,“粉丝”易在微博互动中表达真实的喜怒哀乐,分享内心的观点与看法。因此,通过监测校园意见领袖的微博圈成为了解“90后”大学生群体的“快速通道”。同时,意见领袖与其大学生“粉丝”的真情互动可以有效增进双方的信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打下基础。[6]当校园内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关该事件的现状及发生原因的各种版本猜测却很可能已在微博上疯传,此时,如有意见领袖能协助有关部门及时转发权威说法澄清事实,或积极呼吁“粉丝”理性对待平复情绪,或巧妙转换相关正面话题分散注意力,以合理的疏导代替强硬的封堵或淡漠的不作为,将对整个事件的网络舆论控制及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校园意见领袖为枢纽,助力温情、健康、积极、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90后”大学生在以意见领袖为核心的微博圈中关注热点获取信息、发布微博寻求关注、转发分享维护友谊时,其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在无形中不断提升,有利于构建健康、温情的人际交往圈;各类依托微博开展的公益活动,如微梦想征集、微心愿圆梦、微计划实施、微志愿服务等,通过意见领袖的转发等得以广泛宣传、传播,让校园充满正能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10]通过舆情监测,“90后”大学生遇到诸如宿舍矛盾、恋爱问题、学业困难、就业迷茫等问题极易被发现,辅导员可及时介入或通过意见领袖开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构建和维护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以校园意见领袖为助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传播学中“议程设置”,即大众媒体通过设置不同的议题影响人们去关注某些内容及关注的先后顺序。在微博圈中,意见领袖也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大学生的关注话题。如在毕业季,设置诸如“大学四年你觉得最自豪的事”、“大学四年你觉得哪件事做得最精彩”等,引发“粉丝”的关注与讨论,并利用评论和回复引导话题的走向,使其朝着健康正向的方面发展。这些基于“情感共鸣”的讨论,不仅能触动大学生的内心,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更能促进其开展自我教育,提高实效性。此外,意见领袖还可以通过转发深受学生喜爱的新闻资讯、名人微博等,定期发布具有高质量、深内涵的微博,维持其在“粉丝”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从而长期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及教育主动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楚新,张佳鑫.浅谈微博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1):13-1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95-196.
[3]赵鹏.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方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67-69.
[4]钱珺.浅谈微博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47-49.
[5]蔡永海,陈哲.微博式交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50-153.
[6]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49-52.
[7]于向阳.微博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13-114.
[8]王帆,张立荣.高校官微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基于新浪微博平台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2(5):28-32.
[9]钱铮,李蔚.高校基层共青团微博建设与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3(6):76-78.
[10]冯支越,钱一彬,吕晓轩.试论微博语境下的高校基层学生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2(4):100-103.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