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制度差异协调这一选择后,纳什均衡变成了(制度差异协调,制度差异协调)。在图4的模型中,给定B国选择制度差异协调,A国的最优战略选择是制度差异协调;给定A国选择制度差异协调,B国的最优战略选择也是制度差异协调。而且,无论对方如何选择,本国的最优选择都是制度差异协调,比如,给定A国选择放弃本国制度,B国三种选择所得的效用排列是:UB协调>UB放弃>UB固守,所以B国的最好选择是制度差异协调;再给定A国选择制度差异协调,B国仍最好选择制度差异协调,因为此时仍是UA协调>UA放弃>UA固守。同样道理,不管B国如何选择,A国最好也选择制度差异协调,因为在任何情况下,UA协调>UA放弃>UA固守。由上分析得出结论,制度差异协调是各国在无法达到最优制度目标模式时所能选择的次优制度目标模式。
此模型可推广至世界上现有的有限多个国家。用数学表达式表述如下,设
1.国家有n个,则i=1,…,n
2.第i个国家的所有可选择制度的集合Si={放弃本国制度,固守本国制度,制度差异协调}
3.第i个国家选择的特定制度方式为,n个国家各选择自己的特定制度方式,则战略组合为
s=(s1,si,…,sn) (1)
4.第i个国家的效用水平是,n个国家的效用水平组合为
u=(u1,ui,…,un) (2)
5.根据博弈的原则,一个国家的效用水平不仅取决于自己对制度方式的战略选择,还取决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战略选择,则u.是所有国家的战略选择的函数:
ui=ui(s1,si,…,sn) (3)
6.均衡是所有国家的最优制度方式的组合:
s*=(s*1,…, s*i,…,s*n) (4)
s*i是第i个国家在均衡情况下的最优战略,它是i在给定s-i情况下的所有可能的制度方式战略选择中使最大化的战略,即
经济,政策探讨-[飞诺网FENO.CN] 图3所示模型和图4所示模型显示了从固守本国制度向制度差异协调的变迁,降低了交易费用,获得了有效率的效用产出,从而提高了各国贸易的效用水平。一种制度方式的均衡解的达到需要经过多次博弈,并且制度差异协调的运行也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从固守本国制度到制度差异协调的变迁仍在继续着。
可将罗伯特·基欧汉在《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中的国家行为主体的合作与纷争的分析思路借用到制度差异协调中(2001)。在进行制度差异协调前,每个行为者的制度都被其他行为者视为贸易顺利进行的阻碍,这时,贸易双方可以选择进行制度协调和不进行制度协调,如果选择不进行协调,会引发双方的贸易冲突,如果选择进行协调,又会有两种可能,即行为国的制度是否变得与别国的制度更相容,如果是,双方顺利合作,如果否,双方仍会出现贸易纠纷。制度差异协调正是一种提高各国适应效率的制度安排,也是在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下的理性选择。不过,进行制度差异协调也要达到与他国制度更相容的效果。如图5。
目前制度差异的协调虽然并未达到稳定的目标模式,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WTO的建立及一系列国际经贸协议的签署,国际社会的制度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度差异协调正在朝着其应有的模式发展着,制度选择方式变迁的速度正在加快。制度差异协调在为国际间经贸关系的规范及广泛合作描绘出一个基本的框架,提供了顺利合作的条件。制度差异协调的典范当数日本和美国,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规则改革,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规则改革,日美两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放松管制和竞争政策的制度差异协调机制,并在解决贸易摩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若希望减少贸易摩擦,增加贸易利得,就必须与其他贸易国进行制度差异协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和客观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制度协调方式来减少或者化解贸易摩擦。制度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贸易国双方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方面存在多样性,所以,我国的制度协调手段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政治方面,我国可采用政治磋商、双边谈判、多方会谈、构建政府制度协调体系等措施;经济方面,我国可以进行国内经济制度改革、推广和应用国际社会有关制度以及构建企业制度协调体系等,建立和谐的双边经贸关系;历史文化方面,我们可以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促进历史文化的交流,与他国之间互惠互动,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