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业体系。 2. 2聚焦发展之路 2.2.1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发展水平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促进产业配套对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在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从加工基地向制造服务基地转变。通过产业聚集、优化和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重型化发展,加快建设产业强市。 2.2.2以产业基地与园区为集聚点,积极向东部组团集聚,建设新城 逐步形成以四大组团为增长极,18个国家级专业产业基地和各类园区为增长点,东部组团为新城综合服务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特色。进一步增强各类工业园区集聚资本、吸纳人才、吸收资金的能力,以园区为依托,实现“园镇互动”,集约发展。引导园区合理安排开发时序,鼓励园区错位发展,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做到“统一规划、滚动发展、集约建设”。严把企业入园关,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密度、产出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准入门槛。 3工业产业发展的空间策略 3.1区域聚集策略 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强调市场机制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立足中山本地产业基地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以产业集聚发展角度对中山市工业产业进行空间布局,意在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产业发展之路,突出产业协作与完善产业链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意义。积极培育产业的集群与集聚,促使中山走“外引内敛和内聚外溢”的产业集聚发展之路,在空间上可以将中山市工业产业分为10大产业区。 3.2工业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协同发展策略 中山市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镇建成区开始联成一片,已具备城镇群的雏形。尤其是105 国道沿线的东凤镇、东升镇、小榄镇,沿岐江公路的古镇镇、横栏镇,沿南三公路的南头镇、黄圃镇、三角镇,这些镇的建成区高度粘连,城镇空间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对这种密集的城镇而言,寻找协调发展道路成为必然趋势。城镇间存在较大的资源互补优势。每个镇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镇产业链相对完整,并出现了产业外溢现象,带动了周边欠发达城镇的发展,镇区之间存在较大的资源、职能互补优势。 3.3交通设施配套策略 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离不开以交通作为依托,在对外交通网络布局上,以高速公路网络作为中山与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中心和重要区域性交通设施联系的快速通道,在快速道路网络的建设上与周围城镇产业的协调,在充分考虑区域交通设施共享和城镇产业空间发展的基础上,分层次建立对外交通联系的公路网络。利用京珠高速、广珠西线高速、沿海高速以及江中高速(连接深圳机荷高速)作为中山市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主要承担中山市与其内陆和沿海腹地联系,与珠三角区域内的服务中心(广州、南沙、深圳、珠海)联系,以及与港珠澳跨海大桥加强与香港及东南亚之间的联系。同时,中山各主要产业组团与周围城镇产业组团(江门中心城区、银洲湖开发区、顺德的容贵、大良,广州南沙、珠海唐家湾、主城区)之间形成快速的交通网络。 在城市自身的内部交通建设上,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应该加强各镇区、产业园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支持为产业发展所需服务的适度集中和功能发挥,加强中心组团和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第三产业的优势,为其它组团的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加强东西向的交通联系,加强与番禺、南沙开发区、珠海大学城的对接,规划五条横向公路干线,加强中山市各组团与中心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使各组团产业之间能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有便捷、快速的交通联系,满足产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同时促进中山市产业向更高级的方向转型,有助于产业集聚。六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布局,使得中山市四大组团之间至少能够有两条以上干道相连接,组团间联系在30分钟以内,同时结合高速公路布局,能够满足各组团内部产业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交通需求。因此,随着干线公路网的实施,中山市各产业组团、产业园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大大加强,有利于中山市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在港口的建设上,中山市港口与香港港和深圳港的联系最为密切,是它们的地方性喂给港。中山市的外贸货物主要是通过水路运输,根据货物流向统计,全市外贸货物有98%通过港口进出。全市集装箱吞吐量与1995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44.9%。在全市三个港口中,中山港货物吞吐量所占比重高达55%,成为中山市水运货物的主要集散地。港口的建设需要完善现有港口,加强疏港公路建设,拓展内河航道。原有港口的发展重点发展要加强疏港公路建设,完善货物进出的通道。中山市域目前有四个港口,只有中山港和小榄港临近有较高等级公路支持,但仍然与周边镇区联系不畅。疏港公路不发达对中山市港口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3.4物流产业空间园区共享策略 根据《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中山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等建设,特别是珠港澳大桥的立项和建设,将极大改变中山市交通条件,成为联动香港、珠海、江门的重要枢纽,是珠三角东西双翼协调共进、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结合市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有必要提出预留区域性物流园区、积极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物流基地,构建中山市物流网络。 依据中山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及国内外物流园区选址的经验:一般都是靠近区域交通枢纽附近,建议中山市以港口为依托的物流园区、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建设五个大型物流园区:火炬物流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坦州物流园区、城市生活物资物流园区和东升物流园区。
论中山市工业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空间策略(3)
2012-08-25 22:21
论中山市工业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空间策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