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油价下跌有助降低国内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奇迹的获得主要是建立在人口红利释放的基础上,同时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上仍主要处于中低端,出口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出口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正在减弱。*石油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也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因为中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而消费量又不断攀升,使得能源成本拉高了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显然,国际油价下跌将有利于中国降低物流成本乃至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国内产能过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对国际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使得油价下跌对中国产品生产成本带来的缩减效应尤显珍贵。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油价下跌具有国际性,即不仅会降低中国的生产成本,也会降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但油价下跌毕竟让中国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从而有助于其聚集更多资金来进行新产品的自主研发。
(四)国际油价结束徘徊并缓慢回升,将使中国对外贸易面对更多压力
2014年以来,在欧派克成员国大幅增加石油产量并压低价格的情况下,国际油价结束每桶11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而大幅下跌,最低一度跌至每桶35美元。2017年以来,国际油价开始缓慢回升,目前升至每桶65美元左右的水平,并有望继续提高。本轮油价大幅起落虽仍未结束,但其对世界经济走势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可谓深远。国际油价上涨总体来看不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为中国石油储量相对不足,石油对外依存度2017年已高达72.3%。油价上涨不仅会造成美元升值,并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既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对进口贸易带来负面影响。石油是中国的大宗进口商品,2017年进口总量为4.188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额的9%和中国进口总额的8%左右,故其对中国产业运行成本的推升将进一步加大国内产业升级的压力。*即便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但石油等能源进口费用的增加势必对国内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投入增大的问题,也对中国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带来长远的压力。同时,在前几年油价下跌时,中国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已经为应对油价回升带来的新压力积聚了新动能,并在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和新能源应用中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适应油价高企的应对能力,而油价上涨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也将不断推动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向更为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出口及高端技术及装备进口转变。*
三、中国化解国际贸易风险的应对之策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胜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尤其重要。目前,中国GDP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即便按照“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速度估算,未来10年中国GDP总量也会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意味着,未来围绕世界经济主导权及与此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权之争将在中美和中西方之间更为激烈地进行。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阻碍中国崛起的做法也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变得更为频繁,有时甚至会采取非常规做法,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公然违背WTO贸易规则启动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301调查便是一个典型。在此形势下,能源安全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便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因此,中国应在向更高层次升级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市场的重要性,坚定贸易自由主义理念,本着和平交往和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引导国际贸易朝自由开放的方向发展,并对国际能源博弈的现状和走势进行充分预研,分析其中蕴含的风险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构建健全而成熟的应对机制。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开发新能源,降低中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
国际能源博弈之所以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源于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与中国能源结构中对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需求量大且对国外能源依存度高有关。因此,防范国际能源博弈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更大的影响,关键在于降低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乎中国未来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为此,中国应积极推进页岩油气、可燃冰以及煤炼油等技术的发展,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核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煤炼油技术为例,石油和煤炭在化学成分上基本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只不过存在一个成本问题。目前,中国的煤炼油技术已经成熟,此前在国际油价高企时已经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即便今后油价降低,中国也应当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以进一步降低其生产成本。虽然中国石油储量相对有限,但煤炭储量却相当可观,目前中国煤炭年开采量为30多亿吨,而具有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却高达2万亿吨左右。因此,提高煤炼油技术水平,降低煤炼油成本,是未来中国消除石油消费瓶颈并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的重要出路。*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中国在产业升级发展中降低对资源和环境危害的一项重要选择,中国天然气储量虽然可观,却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求,随着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的成熟,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也有望得到改善。*总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利用格局,降低对外依存度,是化解国际能源博弈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的重要举措。
(二)稳步提升中国“硬实力”,确保能源进口安全
能源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除了需要加强新能源研发和通过产业升级降低能耗外,还需要在外向发展中将确保国家能源进口地和航运路线的安全置于突出位置。目前,国际局势大体稳定但局部动荡,美国等西方国家为抑制中国崛起并维护其霸权地位及利益,不断在世界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产地制造事端,造成国际能源价格起落。2018年4月,美英两国袭击叙利亚政府军军事设施,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以色列参与攻击叙利亚境内目标,都充分说明作为世界主要石油产地的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正在升级,国际能源博弈可能进一步激化,并给国际能源供给及油价走势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密切关注中东及其他主要产油区国家的安全走势以及国际油价变化,并依据中国能源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外交往政策,将能源供给安全作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上的产油国和天然气出口国数量有限,且分布相对集中,有些分布在中国周边,有些集中在中东地区,中国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硬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利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行使大国职责,努力维护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和平,并对西方针对能源供应大国如俄罗斯、委内瑞安和伊朗等国的围堵采取积极的抵制政策,同时加强跟相关国家的能源合作,推进中国能源供给的多元化,优化中国能源海外供给结构。*中国还要不断提升海外军事投射能力,尤其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海军走向深蓝,确保中国能源运输航道安全以及中国能源海外投资利益,建立起能源贸易和航运路线的全球安全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