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地组织起来,如何查询以及到什么地方查询则全由WWW自动完成。WWW除了能浏览文
本信息外, 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Masaic 或netscape来显示文本所附带的图象、影视
和声音等信息。甚至可以查到图书馆中找不到的资料。如澳大利亚有位研究生想查阅一
本康乃尔大学一个相关课题的博士论文。而这篇论文尚未公开发表,就先通过国际互联
网找到网络成员,虽经过许多周折,但终于获得了。
信息高速公路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亦有极大的推动,Internet作为全球信息网络改变
了信息传送的方式,加快了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
的网络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
科研合作。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
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
研工作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1995
年12月,我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建立,使中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
、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在全国和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极
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成为中国高等学校进入世界科技领域的快捷方便的入
口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这个网络可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络应用资源。包括:国内外通达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查询网络用
户信息的网络目录服务、文件访问和共享服务;图书科技情报查询服务;具有丰富的学
科信息资源的电子新闻服务;能够帮助用户查询、获取并组织信息的信息发现服务;远
程高速信息服务和计算机服务;远程计算机教育;远程计算机协同工作;教育和科研管
理信息服务等等。总之,它的建成不仅大大促进中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缩
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中国在下一世纪的竞争中处于较主动的地位。
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在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加大投入扩大Internet的应用
,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变革。1995年9月21日,克林顿在旧金山对许多孩子和计算
机专业的人员说:能够自由地使用计算机的教育和读、写、计算的能力同样重要,通过
计算机提高学习的兴趣,2000年前令美国所有的学校都能使用信息高速公路。它的应用
必将引起教育观、学习能力观点的变革。未来的教育应培养有创造力、具有个性、善于
思考、有丰富表现力的人才,由过去被动型变为主动型教育。培养能提出问题、具有创
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人才。这种教育观的变革应引起高度重视。
1994年4月1日,日本文部省专门发出增加中小学校计算机设施投入的通知,计划到
1999年实现小学生每2人一台计算机,初中、 高中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累计中小学校
计算机拥有量为464000台,总投入总额4300亿日元(约43亿美元),并进行100所中小学
通过Inetrnet 网络连接,实施遥控教育试验。
5 信息高速公路开创了信息网络文化新时代
人们对文化有两种理解:狭义地理解,文化指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如知识、哲学、
思想、文学艺术、道德和宗教等意识形态现象。广义地理解,文化是指人类文明所形成
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包括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式。从广义上说,存在三种
不同的人类文化,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意识文化。意识文化是人的意志活动的成果
,表现为经验、科学知识、文艺、社会心理等等;行为文化是人的行为活动本身的文化
,而物质文化则是人的物质活动的成果,表现为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等等。自古以
来,人类已经历了采集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三个历史阶段,而这些都是属于物质
文化。
本世纪5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产生和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