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基金的现状和挑战(3)

2012-11-01 22:23


    
    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学习外语,我现在每天学习外语至少1.5个小时,早上中央广播电台有个 “阳光英语”节目非常好,每天听一 听,学习外语要持之以恒。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人参加国际会议发言越来越踊跃。 复旦大学举行的凝聚态物理国际会议上,一些中国年轻科学家,特别是在外国逗留了几年的年轻科学家,外语从发音上、表达上都很好。中国人一定要改变参加国际会议的态度,原来我们的科学家参加国际会议,一般坐在角落里,回来后写个报告就可以了,这是不够的,我们要自己作报告,还要积极地向别人提问。有一次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美国人作报告后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我会后和他进行了交流,推导了几张纸,回答了他的问题,他非常惊讶,非常佩服我们中国科学家。我们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一次在上海开国际会议,我是中方主席,德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是外方主席。中方主席当然要有中方主席水平,开幕式上我脱稿讲,得到与会中外专家的好评。在直接用外语脱稿讲以前心里多少还有点紧张,但是讲了几句后就不紧张了,心里想要好好讲,讲好讲坏不是个人的事,要为国家争气,胆子就大了。   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 
    
    我们要营造创新的环境,探索一种激励科学家大胆创新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管理机制。资助研究创新群体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在考核南京大学物理系和厦门大学化学系的创新研究群体时,我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的意图向他们介绍了我对群体的看法,其中有几个观点再说一下,我们不能用管理工业生产的方法来管理科研工作,不能用一般的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探索性很强的基础研究工作,不能用管理懒汉的方法来管理科学尖子。中心思想是我们做的工作一定要让这些优秀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尖刀班意识到他们担负着中国科学发展的使命,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克服急功近利,要让他们敢于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南京大学我问他们的校长,你是要让这些科学家“冒大泡”还是要他们“冒小泡”,南京大学的校长说当然要“冒大泡”。可是南京大学规定,正教授一年要有4篇SCI文章,少一篇扣奖金,这不利于创新。南京大学的王牧、厦门大学的田中群等等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我们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要关心并帮助他们克服,不是要他们急于发表多少文章。我对田中群说,我们支持你3年,3年之内做出一些工作出来就很好了,如果3年时间太短,我们可以再支持你3年。他说5年还做不出什么,他自己也会觉得“我大概不行了!”,5—6年之内他一定要做出一些有份量、有创新的工作。给这些人加担子,不只是要他们出多少文章,不是只考核他们,不是要给他们考勤(他们每天晚上都1—2点钟回家),我们要真正关心他们的科研工作做到了什么地步,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推他一把。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内的专家在党组的领导下一定要形成一个强烈支持研究创新的群体,要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的意识,鼓励科学家敢为人先,敢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这种创新意识对科学家极为重要。光召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讲世界上的许多重大创新并不是在物质条件最好的研究所,实验室中得到的,而是在创新传统、创新意识很强的单位中得到的。? 
    
    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一个人有所成就必须要有自尊、自信 、自强、自立的精神,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要有这种精神。 光召同志在中国科协的一次报告中介绍了芬兰的情况,我给大家介绍一1995年根据位于瑞士的一个国际管理机构(IMD)的调查,芬兰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为世界第18位,1998 年上升为第5位,1999年再次提升为第3位,而芬兰的人力资源排名第一,反映了芬兰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到了2001年,由联合国开发署发布的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 中,芬兰的人均科技成就指标排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0年度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中,芬兰也是超过美国,位居第一。从1995年到现在,我国虽然在科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芬兰比较起来,我们就没有任何值得自满的理由了。 

中国科学基金的现状和挑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