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由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而党内政治文化又是建立在本党阶级属性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党内政治文化必然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等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和政治性
在阶级社会里,文化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党内政治文化同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党内政治文化必然首先体现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政治问题,任何时期都是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内政治文化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不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二是党内政治文化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三是党内政治文化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
(二)民族性和时代性
中国共产党产生于中华民族,来自于中国人民,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中成立并发展壮大的,党内政治文化也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必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特点。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
时代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作为党的建设深层次、基础性的工程,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性能够更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相适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性还表现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三)原则性和战斗性
习近平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对领导班子来说,原则性是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的原则性来源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原则性。党内政治文化的原则性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和价值导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战斗性必然要求党内政治文化的战斗性。毛泽东在《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5] 179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我们要搞革命建设“就要建立一个有战斗力的党”。党的战斗力同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党内政治文化的战斗性是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是党的战斗力的力量源泉。对此,习近平强调:“ 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6] 96
党内政治文化的原则性与战斗性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原则性和战斗性要求:一要严明党纪,坚持原则,增强党的战斗力。二要用够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解决党内矛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三要坚决同党内一切消极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党内政治文化作斗争,激浊扬清,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