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2)
2012-08-27 23:34
二、隐喻认知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学外语的学生整天拿着一本词汇大全背记单词,片面追求扩大词汇量,而真正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外语读物和能用外语进行日常口头或书面交流的外语学习者则是少数。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词汇量太小,二是没有掌握基本的核心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没有掌握多义词的强大的表达力。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在认识多义现象及其词语的语义扩展方式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多义词的词义扩展不是任意的,毫无规律的,而是有理据、有规律可循的。弄清这种理据和规律无疑会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多义词的各种用法,从而扩大其接受型和产出型词汇量。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民族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认知方式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各语言的概念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话语中的隐喻现象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词汇教学正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3]。 Laufer 认为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 (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meaning)是学习新词汇的一项重要内容[4]。 Sweetser指出隐喻也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5]。 如果他们能了解一词多义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国语者的认知思维方式,认识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联系模式,外语学习者或许就能按这些方式从一个多义词的已知义项推导出或更好地理解其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未知意义,从而有利于记忆和灵活使用该词。因此,词汇教学中应把隐喻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隐喻的认知机制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1. 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
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范畴化指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并赋予语言符号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过程。在经验世界中,范畴具有不同等级。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模糊的认知过程。隐喻思维的延伸在形成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网中起了重要作用,大部分隐喻思维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我们知道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等比 dove、 rose、animal的隐喻用法更多,这说明这些基本范畴词被用于隐喻频率最高,其语义变化最多,发展最快。而人们认识新的抽象概念时,总是与已认识的事物相联系,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似和关联点,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这种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以“床”为例,它的基本义又有河床、冰床、机床、苗床、花床、 矿床等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温床。英语中也有a bed of roses、a bed of nails等,并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了其动词意义:把……栽于苗床,为客人安排床铺。这些都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语义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如:face of a mountain, face of a building, face of a watch; mouth of a hole, mouth of a tunnel, mouth of a cave, mouth of a river。 如 eye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指人自身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眼睛 ”、“中心 ”: the eye of a typhoon 台风中心 the eye of a needle 针眼。不仅是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英语中许多词都通过隐喻以中心意义核心产生多层意义。不难看出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据统计,英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词典中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发展而产生的。
在词汇教学中, 根据认知范畴理论,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应重点讲解中心意义,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推测具体意义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能够重点突出, 融会贯通, 最终达到灵活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