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隐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6]。如:下列表达方式可以证明Argument is war 是一个隐喻概念: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s in my argument./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r./ I’demolished his argument./ 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 可以看出,争论是一场“舌战”,有进攻、防守、反进攻、输赢等,“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概念是借助战争概念来理解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跨域映射的图式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7 Life of a Salesman的文章有:
He takes the first unsteady steps on a journey to Portland’s streets, the [ZZ(Z]battlefields[ZZ)] where he [ZZ(Z]fights[ZZ)] alone fo his independence and dignity. He’s a door-to-door salesman. Sixty-three years old. And his [ZZ(Z]enemies-a[ZZ)] cripped body that [ZZ(Z]betrays[ZZ)] him and a changing world that no longer needs him-are [ZZ(Z]gaining[ZZ)] on him. With trembling hands he [ZZ(Z]assembles[ZZ)] his [ZZ(Z]weapons[ZZ)].
从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作者利用了隐喻概念Making a living is a battle. 这里上战场作战的图式结构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象地再现主人公生活之艰难。再如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人们对具体行为journey的经验基础上对抽象现象进行理解,如果只从字面意义来理解life,其语义是很单纯的,但用journey的隐喻结构来理解,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丰富的意义是来自人们的亲身体验,这体验不能直接表达,只能通过隐喻才能言传,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隐喻语言一旦被其他字面语言代替便索然无味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概念隐喻讲解词汇、课文,学生学起来既生动有趣,又会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最终达到记忆与运用的目的。
3. 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
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很大作用。计算机技术中的很多术语都是利用隐喻扩展语义得来的,如:computer virus, network, informatio highway, address, E-mail, floppy disc, cyberspace等。计算机设备和运行过程也无一不是从隐喻而来:copy, store, retrieve, memory, download, databank, disk drive, read, write, output, input等等。新词产生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借助于旧词构成新词,在其背后隐喻的思维方式也在起作用。如航天学的moonwalk, lunar rover, earthrise, soft landing(软着陆), linkup(靠泊), splashdown(溅落), black hole(黑洞)等等。 还有heart bridging operation[JP+3](心脏搭桥手术), airbus(空中客车), aerotrain(悬浮列车), future shock等。了解到隐喻思维再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 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意义。也可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 以基本词汇为基础扩大词汇量。
综上所述,从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是有深远影响的。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隐喻理论,如隐喻的图式结构、隐喻相似的本质、隐喻的创造性等,使学生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隐喻观,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法,从隐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词汇与词义的关系,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的目的,最终促进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发展。但是,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如中国人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象征着吉祥和王权,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悍的守卫宝藏的巨兽,是贬义词。所以亚洲四小龙,英语不译为“four dragons”,而译为“four tigers”(四小虎); 汉语中说嫉妒别人,会说某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表示嫉妒却用 green(绿),说“green-eyed”等等。所以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介绍,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另一方面,通过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和研究。
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3)
2012-08-27 23:34
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